文化新觀察丨引領精品浪潮 釋放IP價值 重塑創作生態——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新趨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04 19:11:53
來源:新華社

文化新觀察丨引領精品浪潮 釋放IP價值 重塑創作生態——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新趨勢

字體:

  中國作家協會新近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及藍皮書,用詳實數據勾勒出中國網絡文學創作及產業發展圖景。

  過去一年,中國網絡文學年度新增作品200萬部,用戶規模攀升至5.75億人,營收規模約440億元,海外影響力持續擴大,既印證了產業的蓬勃脈動,更凸顯其作為文化強國建設重要力量的地位。

精品化浪潮席卷全民閱讀

  2024年中國網絡文學迎來了質量躍升的關鍵節點。全年新增作品200萬部,同時一股強勁的“精品化”浪潮席卷全行業。

  ——現實題材強勢崛起,新增17萬部,占比穩步提升?!稙I江警事》以基層水警視角見證時代巨變,《一路奔北》書寫北斗科研人的赤子之心。作品普遍更注重細節真實與人性深度,展現出強烈的文學追求。

  ——科幻題材持續火爆,新增18萬部?!豆收蠟跬邪睢贩此伎萍寂c倫理的關系,《天才俱樂部》展開多個未來世界可能性的幻想。多部作品斬獲銀河獎、星云獎,科幻正加速融入主流文學視野。

  ——歷史與幻想題材實現創新突破?!稌x末長劍》書寫亂世眾生相,展現出充滿溫情的人文關懷,《臨安不夜侯》重現南宋世情,流露出寬廣的豪氣與俠情。這些作品跳脫套路,將家國情懷、人文關懷深度融入敘事,拓展了網絡文學的審美邊界。

  中國作協2024年度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發布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余俊杰 攝

  值得關注的是,頭部作品正積極突破“升級打怪”的固化模型和“爽感至上”的敘事邏輯,轉向更復雜的人物塑造、更深沉的情感表達以及對現實的觀照。

  中短篇創作的強勢崛起成為年度亮點。萬字左右的篇幅要求對故事素材進行更精煉的文學處理,更能體現作者功力,其流行標志著行業對文學性的追求達到新高度,推動網絡文學逐漸超越超長篇類型小說的單一形態。

  當精品創作不斷涌現,網絡文學的受眾版圖也在加速擴張。按年齡來看,26至45歲核心讀者群體占比50%;“00后”年輕讀者增長迅猛,占比近25%;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銀發族”(60歲以上)讀者群體顯著擴大,占比超10%。

  共讀共創正重塑文學生態,讀者已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讀者的“段評”“本章說”等即時互動與二次創作,使作品從封閉的“完成態”轉變為開放的“進行態”,網文作家直播寫作、編輯直播審稿成為新景觀。這種互動會極大影響文本走向,也對作家如何在堅持自我與滿足大眾間尋求平衡提出了全新課題。

  IP開發推動產業發展

  依托海量優質內容和龐大用戶基礎,2024年網絡文學IP轉化釋放出驚人能量,年度新增各類IP改編授權總計約3萬項,下游產業鏈活力四射。

  “當全民閱讀的熱情被精品內容點燃,巨大的用戶基數和深度參與的需求,自然催生出下游產業鏈的蓬勃生機與多元價值開發?!蹦暇煼洞髮W文學院教授李瑋表示,網絡文學IP的開發和轉化迎來了繁榮期。

  影視長劇質感與價值觀并重。2024年新增影視長劇改編授權近300部,同比增長18%?!稛熁鹑思摇返痊F實題材劇目以鮮活真實的細節質感、溫情治愈的敘事基調,還原萬家燈火生活實景;《慶余年2》等古裝、幻想劇則以精良制作呈現視覺盛宴,并注入現代價值觀引發廣泛共鳴。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慶余年2》劇照。(版權方供圖)

  微短劇迎來現象級井噴。截至2024年12月,用戶規模飆升至6.62億,市場規模達到504億元,超越同年電影票房總額。年度新增微短劇改編授權超1600部,同比增長81%。值得注意的是,網絡文學短篇成為微短劇改編的新富礦,《執筆》《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等爆款均源自知乎鹽言故事等短篇平臺,《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等現象劇更直接帶動了“年代文”創作熱潮。

  此外,動漫改編延續精良路線,新增動畫授權80余部,漫畫授權400余部?!抖菲粕n穹》等“年番”持續陪伴式輸出,鞏固國漫品牌;《劍來》等新作以“高燃”制作點燃年輕觀眾熱情。

  值得關注的是,“谷子”類實體衍生品(例如立牌、盲盒等)銷售火爆,《詭秘之主》《全職高手》等作品的角色周邊市場熱度極高,成為IP產業鏈上耀眼的新增長點?!肮茸印苯洕粌H帶來直接收益,更通過將角色實體化,深化粉絲情感連接,提升了IP的長期生命力和版權價值。

  技術驅動網文全球生態重塑

  當本土產業日趨成熟之時,中國網絡文學的目光還投向了更廣闊的全球舞臺。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從創作源頭到閱讀終端,深度融入網絡文學產業,帶來效率的同時也引發思考。

  多個網文平臺上線AI輔助工具,能夠基于前文提供后續情節靈感建議、完善角色行為邏輯、輔助構建世界觀設定、提供場景及動作描寫參考等功能。AI已成為作家高效的“素材庫”和“詞匯助手”,雖無法替代創作核心思路,但顯著提升了效率。

  此外,大部分網文平臺已運用AI幫助內容審核,并為作者提供文本校對服務,例如大模型中的“拆書”功能,可快速對數百萬字小說進行情節結構拆解、人物關系分析、敘事框架提煉,提升編輯審稿效率。

  第31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網絡文學專題展現場。新華社記者余俊杰 攝

  從內容輸出到生態構建與文化共創,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之旅已步入全新階段,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突出亮點和世界性文化現象。

  2024年中國網絡文學海外活躍用戶約2億人,年度新增注冊用戶3000萬人;更令人振奮的是,新增海外本土作者達12萬人,創作本土化作品50萬部,標志著海外作者原創生態開始形成。

  中國網文的文學價值正獲得廣泛認可。繼2022年16部作品入藏大英圖書館后,2024年又有《我們生活在南京》等10部作品被收錄;此外,9部作品入選文化交流典藏書目,入藏意大利作家聯合會、英國查寧閣圖書館等歐洲文化機構。

  網絡文學IP改編劇集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被海外受眾稱為“C-Drama”?!稇c余年2》通過迪士尼實現全球同步發行,成為平臺上播放熱度最高的中國大陸電視??;《與鳳行》在全球180多個國家與地區播出;《墨雨云間》登陸YouTube等海外主流視頻平臺……這些改編劇中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成功帶動海外新一輪“中華美學熱”。

  中國網絡文學的影響力已超越單純的內容輸出,開始引領全球文化生態創新。以中國網文敘事模式為核心的海外微短劇風靡全球;中國網文IP已成為全球二次元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展會上中國網文IP周邊產品熱銷,“出COS”“買谷”等粉絲行為活躍,打破國界、語言、文化壁壘,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

  中國網絡文學以精品迭出的創作實績、多點爆發的產業活力和技術驅動的全球影響,已成為當代中國重要的文化現象。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表示,在AI技術重塑創作生態的背景下,中國網絡文學需要堅守文學底色,深化現實關懷,優化產業協同,規范技術應用,拓展出海深度。隨著“Z世代”作家扛起創作主力,現實主義精神深度融入多元題材,以及IP轉化等新增長極的持續爆發,中國網絡文學必將以更強大的創新活力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策劃:張曉松

  主編:林暉、孫聞

  記者:余俊杰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