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7月18日電 題:他們用科技化林海為“綠色銀行”
新華社記者楊馳
“我們能把大山里的苗木送上太空,更能用科技把群山密林變成老百姓的‘綠色存折’?!睆V西國有東門林場良種基地中心主任王建忠自豪地說。
坐落于廣西左江之畔的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像王建忠一樣的林業科技工作者每天清晨的“必修課”就是到苗圃查看苗木長勢,記錄苗木的每一次新生和變化?!懊恳豢妹缒径枷褡约旱暮⒆?,只有用心才能培育出好種,科學育苗容不得半點馬虎?!背錾碛邳S土高原的王建忠,研究生畢業后一頭扎根祖國南疆從事林木育種科研近20年。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良種基地辦主任王建忠在實驗室進行苗木培養基母液配制。(受訪者供圖)
種質資源是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作為亞洲最大的桉樹基因庫,東門林場的科技工作者們60年來一直專注良種選育繁育、高效栽培等系統研究。東門林場率先開展桉樹良種無性系工作,培育出世界首株三倍體桉樹,這是我國在桉樹多倍體育種中取得的最新突破。
2023年5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搭載著東門林場選送的2.5萬粒桉樹種子奔向太空,開展太空育種實驗。當完成太空之旅的種子移交林場后,王建忠和同事們立即開展新一輪的良種選育研究工作。這些太空歸來的種子,為未來篩選出高產、優質、強抗逆的新種質資源帶來了無限可能。
“剛到林場工作時,前輩就告訴我,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蓖踅ㄖ艺f,每一棵優質種苗的背后都凝結著一代代林業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我們要守護好自己的種質資源,這是刻在林場每一個人心中的信念?!?/p>
目前,東門林場桉樹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聚焦建設種質資源保存和利用核心平臺,已收集桉樹樹種87個,種質資源3400多份,聚力推進桉樹種質資源保護和遺傳改良進程,為桉樹新品種選育提供長期資源保障。
林業產業發展不僅要在規模上做“加法”,更要在經營效益上做“乘法”。
走進東門林場經營的林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幕幕立體林業的場景:高大的樹木不斷向上生長,而林下則套種著郁郁蔥蔥的五指毛桃。通過科技人員不斷精心篩選和試驗,東門林場打造出“經濟林+五指毛桃”的林下經濟特色品牌。這種立體套種模式,既能增加生物多樣性,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也能帶來可觀的林下經濟收益。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的營林基地采用“經濟林+五指毛桃”的立體套種模式。(受訪者供圖)
“僅林下種植五指毛桃一項,畝產就可達數千元,更好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的目標?!睎|門林場林下辦主任黃加宜說,林業立體經營的產業鏈模式正不斷走向成熟。
在2024年世界林產品及木制品展上,東門林場創新研發的五指毛桃營養飲料吸引了上萬人次前來品嘗。該產品更是一舉奪得展會林下經濟產品與森林康養類金獎。黃加宜介紹,未來,東門林場將繼續培育精品林下經濟項目,探索“林場+公司+基地”的合作模式,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農戶。
在2024年世界林產品及木制品展上,嘉賓正在品嘗廣西國有東門林場研發的五指毛桃營養飲料。(受訪者供圖)
日下一分功,山增一寸綠。一代又一代東門林場的科技工作者化身扎根深山的“青松”,將茫茫大山打造成永不褪色的“綠色寶庫”,用科技創新讓林海變身“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