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根針、兩根線,上盤下拉,繡娘們重復著這一步驟,手中五彩的絲線變成了繡布上的太陽花,如同她們的新生活一樣燦爛。日前,“活力中國調研行”記者團走進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新村,來到盤繡園,半月談記者看到繡娘們圍坐在一起,專注地做著手中的繡活,盤繡園內陳列著她們手工完成的盤繡手袋、抱枕、掛件等產品。
盤繡園內,繡娘們正在做盤繡。王艷 攝
班彥村村民曾經住在嚴重缺水、交通閉塞的山上,2016年啟動易地搬遷,新村緊鄰省道,村民搬進新房,戶戶通上天然氣、接上自來水。生活安頓下來后怎么辦?想增收致富,必須有產業支撐。村里逐漸發展出光伏發電、酩餾酒釀造、土族盤繡制作等特色產業。
繡娘們的事業始于2018年,互助縣文體旅游局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300萬元建成盤繡園,張卓麻什姐成了盤繡帶頭人?!皬那安桓蚁胂?,盤繡這門手藝竟然能夠賺到錢?!睆堊柯槭步阏f,土族姑娘從小學習盤繡,作為出嫁時的嫁妝,如今這門手藝為繡娘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目前,班彥村已有145名繡娘,其中15名專職在盤繡園內工作,按照完成的繡品數量計算工資,繡娘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霸泧仩t轉,現在有了自己的事業,掙到的錢還能給家里孩子交學費?!睆堊柯槭步阕院赖卣f。
班彥村盤繡園的訂單來自天南海北。依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土族盤繡,互助縣采取“公司+村黨支部+盤繡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共同致富?;ブ鸨P繡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設立金盤繡非遺工坊,工坊成立以來,研發90余種文創產品,累計接收繡娘訂單7.5萬余件。
在搬遷后的班彥村,村民住房屋頂上安裝光伏面板。王艷 攝
盤繡園是班彥村易地搬遷后村民生產生活的一個縮影。在基礎設施升級中,村里硬化道路貫通各社,光伏路燈照亮街巷,2.0MWP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實現清潔能源全覆蓋,不僅讓戶均年增收2500元,更成為“零碳鄉村”的鮮活注腳。
班彥村投資300萬元建成的村集體產業——班彥酩餾酒作坊,也實現了規?;a,年產量達40噸,年銷售額可達180萬元。酒坊運營過程中,直接帶動10戶村民就業,這些村民不僅能學到釀酒技術,還實現戶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半月談記者 李坤晉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