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即可快速匹配海量崗位,指尖輕點,崗位秒達”……這幾天,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30分鐘就業服務圈”模式,贏得調研組一行點贊。
近日,“人社系統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舉辦,與會代表共同調研浙江就業技能培訓相關創新范式。調研中,余杭區倉前街道備受關注,其打造的“崗位需求+技能培訓+評價定型+就業服務”全流程體系,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就業綜合體”,成為浙江搭建居民“家門口”培訓就業全鏈條的縮影。
指尖點觸“家門口”工作
余杭區倉前街道就業服務站的就業專管員陳娟的工作手冊上,記錄著轄區327名農民工的就業需求?!袄罴t軍想換份離家近的工作,成云風希望參加叉車培訓?!边@種動態臺賬管理模式,讓服務從“等人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杭州千年舟集采貿易有限公司的徐州籍輔助工李紅軍,就是通過專管員推薦,在離家15分鐘車程的廠區找到新崗位。
36歲的寶媽張月賢,一直渴望能有份自己的事業,但又不忍心放下年幼的孩子。在就業服務站的牽線搭橋下,張月賢成功找到一份為她“量身定制”的工作——手工串珠?!?1點上班,下午3點半就能回去接孩子放學?!睆椥怨ぷ髦葡?,張月賢按計件拿報酬,既能照顧孩子,也能得到實實在在的收入。
52歲的趙保群,以往每日悉心照料孫子的生活,心中也始終有個未圓的夢:能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于是趙保群想到了就業服務站——在“就業小管家”咨詢臺前,她打開微信小程序,手指尖觸動屏幕,選好類別后,不出5秒鐘,就收到百余個精準推送的零工崗位,“手機一掃碼,工作來得比外賣還快”。
像李紅軍、張月賢和趙保群這樣的靈活就業經歷,都是得益于就業服務站對崗位需求的精準捕捉和深度適配。
打破職業“天花板”
技能培訓是滿足就業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余杭區倉前街道就業服務站,“培訓—評價—就業”全鏈條服務模式拉近了居民求職與企業招聘的距離。
“菜場攤販也能轉型當主播!”在培訓現場,一位居民感慨,依托杭州蓬勃的數字產業,即使零基礎的中老年人,經過幾天培訓也能走上主播新崗位。例如“直播招聘師”特訓班,以往的不少結業學員都轉型創立了“新媒體招聘工作室”,專門給周邊電商園、直播間提供對接主播等服務。
該街道就業服務站邀請了16家優質培訓機構入駐,依托線上線下平臺,將職業技能公共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讓居民們在30分鐘內即可有針對性地提升技能。尤其是基于企業的崗位需求開展“訂單班”項目化培訓,精準對接企業用人需求。
以倉前街道為樣板,“30分鐘技能培訓圈”已逐步推廣至余杭區12個鎮街,270余家人力資源機構、11家零工市場、16家培訓機構層層聯動,將無人機駕駛、互聯網營銷、養老護理等32個工種培訓送到“家門、廠門、村門”。目前,該區技能人才總量達27.09萬人,其中持有技能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三級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10.15萬人。
提升職業競爭力
余杭區倉前街道就業服務站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開設“訂單班”,實現“結課即上崗”。
“上崗”不是終點。培訓結束后,服務站還會圍繞技能培訓內容,聯動高校等評價機構開展職業工種評價,并及時組織結業考核或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助力學員考取相應職業技能證書,以權威認證提升學員職業競爭力,實現技能提升與職業資質認定的有效銜接,既實現“技能照亮前程”,又真正滿足企業需求。2024年以來,服務站已助力1200余名學員通過專業機構認證,獲取職業發展的資質證明。
同時,余杭區也在同步支持企業牽頭打造產業、教學、評價銜接融通的技能生態鏈,推動區內企業與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杭州現代技工學校等學校合作,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開展“訂單班”“冠名班”等特訓班,大幅提高企業招用率。當地還支持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錢江制冷壓縮機集團有限公司等區內61家企業創建技能型企業,通過企業內訓、技能傳承等方式,進一步賦能技能人才成長。 (記者 盧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