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當世界各地的青年影迷如青海湖的季風一樣抵達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的年輪刻下第19圈。
每年盛夏,西寧這座高原古城就會涌入一大批來自天南地北的電影人,踏足城市的各個角落。每一天,他們趕場般欣賞著青年人的電影首作,在影院里流下熱淚、獻出掌聲或發出嘆息,放映結束后,再三五成群地去品嘗西北的特色食物……
伴隨著大銀幕上光影流動,FIRST青年電影展就像一陣曠野的風掠過高原——這里見證了眾多影壇新生力量的成長與佳作的誕生,成為連接電影、城市與人們的紐帶,為中國電影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第19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開幕現場。(影展組委會供圖)
西寧、夏天、FIRST影展是綁定在一起的
傍晚時分,高原上特有的強光照褪去,陣陣涼風襲來,這是“中國夏都”西寧一年中最愜意的時刻。獨特的地理位置讓西寧夏季涼爽,晝長夜短,更賦予了這座高原古城流光溢彩、熱鬧非凡的夜生活。
華燈初上,在城西區唐道商業區鍋莊廣場,一座寬幅的大銀幕矗立于此,仿佛一張巨大的邀請函,向來往的游客行人發出邀約。在第19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和西寧市民有了新的選擇——露天觀影。
FIRST青年電影展創始人宋文說:“野性的風,飄落的雨,夏夜的西寧涼爽,是個看電影的好地方?!盕IRST青年電影展前身是大學生影像節,于2006年創立于中國傳媒大學,2011年落戶西寧,正式更名為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俺藲夂蛞巳?,影展最終落地西寧,因為我在這里看到了觀眾對電影的熱情和渴望?!彼挝恼f。
當天空漸漸染上夜色,電影的藝術時刻如期到來,銀幕點亮——放映前的宣傳片、嘉賓的登臺問候、樂隊的精彩演出……當露天電影院成為與城市對話的場域,在鍋莊廣場的水泥臺階上,從全國各地到來的嘉賓和影迷、游客、本地居民散落在每個角落。在這一時刻,他們與銀幕中的畫面連接在一起。
“露天放映的氣氛非常好,大家因電影的魅力相聚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電影社區?!币堰B續多年“打卡”露天放映的西寧影迷馬倩說,她很享受這種聚在一起看電影的氛圍,“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和伙伴一起在泥地上看膠片電影的時光”。
有人在此尋找兒時記憶,也有人來赴一場期盼已久的“約會”。影展期間,來自上海的游客程浩每晚準時抵達鍋莊廣場觀影,并在社交平臺記錄下自己的感受?!霸诼短炜措娪暗捏w驗真的和影院不一樣,好像被電影和城市一起包圍了?!背毯普f,“這次來西寧現場觀影,感受西寧涼爽的天氣和濃郁的電影氛圍,滿足了自己作為電影愛好者的觀影愿望?!?/p>
電影放映結束,在觀眾的掌聲中,主創團隊登臺鞠躬致意?!赌诽m河那邊》的導演德子吉說,露天放映讓電影主創成員和觀眾擁有了更多對話的機會,“觀眾的認可鼓勵我未來不斷進步,拍攝出更優秀的電影”。
如今,對于很多電影愛好者來說,夏天、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三者是綁定在一起的。宋文說:“每當看到有年輕人在這里因電影而歡笑、流淚,我就知道自己選對了?!?/p>
第19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露天放映現場。(影展組委會供圖)
青年電影夢開始的地方
影展期間,行走在西寧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青年電影人三兩成群,或高聲,或低語,暢談著劇本創作、拍攝技巧、鏡頭選取及有關電影的種種——一個個如夢如幻的電影夢就此生根發芽。
“‘年輕、撒野’式的談天說地,更容易讓青年人之間碰撞出靈感火花,完成一部令人驚喜的新作?!彼挝南蛴浾呓榻B,就像“FIRST”(英語,意為第一次)的名字一樣,持續發現、推選青年電影人首作及早期電影作品,激發青年人的創作勇氣和藝術自信,已成為影展最重要的使命。
創辦19年以來,FIRST青年電影展已經成為中國影壇新生力量嶄露頭角的舞臺之一。近年來,這里走出了《心迷宮》《愛情神話》《送我上青云》等一系列兼具商業與藝術價值的影片。前不久憑借電影《好東西》獲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24年度編劇導演的邵藝輝,曾參加第14屆FIRST創投會并獲獎。
FIRST青年電影展運營總監高一天表示:“這些電影預算通常很低,制作工藝也沒有那么高,因為早期創作者的資源總是有限的。FIRST就像是培育這些種子的土壤,通過推薦和發掘,將觸角延伸至產業看不到的地方?!?/p>
2013年,青年導演文牧野憑借短片《BATTLE》獲得第7屆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會特別榮譽。隨后,他執導的《我不是藥神》《奇跡》屢屢創下票房佳績。從初出茅廬的青年導演到電影產業的優秀創作者,FIRST青年電影展見證了文牧野的電影生涯。
今年,以主競賽單元評委會成員身份回歸的文牧野表示,FIRST青年電影展創辦以來,既十余年如一日保持著自身的特色和風格,也更加多元包容,主動求變求新,激勵大家創作更多的精彩佳作。
“回家的感覺特別好”——在7月28日舉辦的電影盛典上,王通憑借電影《長夜將盡》獲得最佳編劇。曾在14年前擔任FIRST志愿者的他,今年帶著第一部長片回到自己電影夢開始的地方。在頒獎現場,王通說:“寫劇本時經常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但想到10年前的那些創作者們,拿到‘磚’(FIRST青年電影展的標志)的時候都會說,我就是要‘死磕’,所以我也就這么‘磕’了下來?!?/p>
第19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開幕現場。(影展組委會供圖)
讓影展成為文化連接的紐帶
群山赴會,長河奔流。從幾何書店的導演對談,到唐道637的露天放映,再到前往周邊州縣實地拍攝制作……FIRST青年電影展已成為國內城市和電影節文化結合的典型代表。
2012年,影展設置“訓練營”板塊,邀請創作者在西寧各地取景拍攝具有在地性的短片;2025年,FIRST訓練營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啟動——“在西北的烈日狂風中喚起青年電影人的創作野性”成為今年組委會的期盼。
青年導演范斐曾作為影迷在西寧觀影,今年她以訓練營入圍導演的身份參加影展。她坦言,純粹的創作讓她和影展更“緊密”,也讓她更深刻感受到電影同當地群眾的聯系。同多數影片聚焦現實題材不同,范斐的電影《雞和鴨》是奇幻主題,講述了在一個人類已消失的世界,一只雞和一只鴨在沉默中墜入愛河,當它們撿到一條賦予語言能力的“舌頭”后發生的故事。
范斐說,西寧周邊的地貌和場地多樣化,城市、沙漠、草原甚至還有廢棄廠房,完美契合了自己的電影主題。最終,電影選址在一個廢棄的啤酒廠拍攝??本皶r,周邊做木工的、收廢品的人不時從廠房路過,有時還會探進頭來看幾眼,“前往片場途中,司機師傅常和我們講述有關啤酒廠的回憶,有那么一瞬間,電影將這里的過去和現實連接起來”。
拍攝期間,不少在旁邊務工的群眾前來圍觀,還有人拿著手機拍攝視頻,興奮地和親友分享說這里有電影拍攝?!氨M管他們看不懂我們拍攝的內容,但大家總是笑呵呵地一起合照?!狈鹅痴f,“通過電影拍攝為大家制造一些好奇和分享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p>
而連接的力量遠不止于此——
影展期間,一只由鐵線勾勒的荒漠貓形象在鍋莊廣場、地下通道、展映影院等地隨處可見。2025年,是荒漠貓正式成為FIRST青年電影展文化符號的第三個年頭?;哪埵菄乙患壉Wo動物,也是中國特有貓科動物,目前國內僅在西寧野生動物園能一睹“貓”容。宋文介紹,野性、原生、獨立、機敏,這是荒漠貓千萬年來的習性,也是FIRST在高原上塑成的氣質,“我們希望FIRST荒漠貓成為在地文化的象征,連接影展與城市、融通創作生態與自然生態,傳遞對城市發展的共同關注”。
在影展的閉幕特別策劃上,本屆影展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法國演員伊莎貝爾·于佩爾主演的電影《將來的事》同觀眾見面?!昂芨吲d能在西寧放映這部影片,我喜歡在任何地方放映我的電影。我認為電影是一種語言,通過這種語言,你可以與人交流?!庇罢蛊陂g,擔任評委會主席伊莎貝爾·于佩爾常常被入圍影片的個性化表達所觸動,“在觀看許多電影的過程中,我得以沉浸式了解中國,這也是中國電影存在的妙處,在眾多迥異的影像中,最終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p>
影展已經結束,但高原撒下的種子卻在無數個年輕影迷心中生根發芽。正如FIRST青年電影展榮譽主席、導演謝飛所言,電影展的意義從不在錦上添花,而在雪中送炭,FIRST青年電影展始終鮮活地在續寫中國電影基因,為那些敢于用鏡頭直面時代的年輕人存檔留影。(記者李寧 白瑪央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