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不是在拍電影!-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13 19:26:56
    來源:新華網

    這真的不是在拍電影!

    字體:

    緊急關頭

    一場營救

    成功逆轉了幾百人的命運

    身處絕境

    一個少年

    成功挽救了美國飛虎隊隊員的生命

    ……

    這不是在拍電影

    而是一段真實發生的歷史故事

     

    究竟是誰

    能夠一次次完成

    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極限任務”?

    帶著疑問

    我們來到了深圳市龍華區白石龍村

    也走近了一支堪稱傳奇的隊伍

    ——東江縱隊

    1

    生死營救

     

    如今的白石龍村

    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一派繁華的景象

    而在80多年前

    這里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

    (東江縱隊前身)的駐地之一

    也是茅盾、鄒韜奮等

    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

    從香港擺脫日軍搜捕后到達的第一站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供圖)

    1941年12月

    香港淪陷

    滯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

    遭到了日軍瘋狂搜捕

    生死關頭

    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

    連發數封急電

    要求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

    負責人廖承志等人

    想盡一切辦法做好營救工作

    圖片

    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新華網 劉怡然 攝

    關鍵時刻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

    臨危受命

    為了能最大程度上保護好每個人

    隊員們在最短時間內成功打通了

    3條水路和1條陸路交通線

    4條撤離路線。動圖截取自新華網視頻《重訪抗戰地標|威震東江·秘密大營救》

    一個漆黑的夜晚

    茅盾夫婦等人

    換上廣東人常穿的“唐裝”

    沿著唯一一條陸路交通線

    開啟了撤離之路

     

    在交通員李錦榮的幫助下

    他們挎著小包袱

    扮成“難民”登上??吭诒茱L塘的駁船

    在九龍成功上岸后

    又馬不停蹄地

    翻越大帽山

    過落馬洲

    渡深圳河

    ……

    經過幾天幾夜艱難跋涉

    最終成功到達白石龍村

    圖片

    鄒韜奮、茅盾夫婦等20多人扮成“難民”逃離香港,交通員李錦榮帶領他們到銅鑼灣避風塘渡口。新華網 劉怡然 攝

    何香凝、柳亞子等人的

    水上逃亡之路

    則更加驚險

     

    因為日軍強行拆除了

    所有香港船只的馬達

    他們只能依靠海風艱難前行

    更糟糕的是

    在經過大鵬灣時

    又遭遇了土匪搶劫

    彈盡糧絕之際

    游擊隊員的巡邏船

    偶然間發現了他們

    眾人得以成功獲救

      何香凝在廣東安全登岸后創作了一首詩:“水盡糧空渡海豐,敢將勇氣抗時窮,時窮見節吾儕責,即死還留后世風”。新華網 劉怡然 攝

    就這樣

    東江縱隊用“螞蟻搬家”的方式

    不僅成功營救了范長江、夏衍

    梁漱溟、丁聰、蔡楚生等數百人

    還創造了

    無一人犧牲和被捕的奇跡

     

    就在這場被茅盾稱為

    “抗戰以來(簡直可以說是有史以來)

    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結束后不久

    又一次成功的救援行動

    讓這支隊伍聲名鵲起

     

    2

    虎口脫險

     

    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里

    陳列著一組珍貴的漫畫

    是在東江縱隊幫助下

    成功獲救的

    美國飛虎隊隊員克爾中尉

    親自繪制的脫險過程漫畫

     

    紀念館內的

    一處場景復原地

    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圖片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內的營救克爾中尉復原場景。新華網劉怡然攝

    1944年2月

    克爾中尉在香港啟德機場上空

    執行轟炸任務時

    不幸被日軍炮火擊中

    他緊急跳傘逃生

    降落在了九龍觀音山一帶

     

    危急時刻

    年僅14歲的小交通員李石

    發現了驚魂未定的克爾

     

    雖然語言不通

    但這位小交通員

    臨危不亂

    展現出驚人的沉著與冷靜

     

    他一直比劃著

    帶著克爾一路小跑

    向安全地帶轉移

    待克爾藏匿在

    一個極為隱蔽的山洞后

    李石隨即向上級匯報了情況

    當年參與營救克爾中尉的港九大隊戰士李石(左)、李兆華(右)。新華網 劉怡然 攝

    在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掩護下

    克爾成功躲避了日軍

    持續半個多月的搜捕

    安全回到了

    美軍在桂林的空軍基地

    圖片

    圖左為克爾中尉。(廣州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供圖)

    此后

    東江縱隊又憑借著非凡的能力

    陸續營救了

    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幾名飛行員

    和美國第三艦隊一名飛行員

    圖片

      這是被營救的伊根中尉送給游擊隊的指南針和在東江縱隊第三支隊隊長彭沃筆記本上的簽名。新華網 劉怡然 攝

    這支隊伍的出色表現

    引起了美軍的注意

    雙方隨后展開了情報合作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

    國際反法西斯同盟

    加大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

    東江縱隊遵照中共中央指示

    與盟軍密切合作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作出了重大貢獻

     

    3

    山河如愿

     

    從1938年到抗戰勝利前

    東江縱隊不斷發展壯大

    在華南敵后浴血奮戰

    立下了卓著功勛

     

    據不完全統計

    在抗戰期間

    東江縱隊共作戰1400余次

    殲滅日偽軍9000余人

    有2500余名指戰員壯烈犧牲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東江縱隊抗戰老兵羅競輝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動圖截取自新華網視頻《重訪抗戰地標|威震東江·秘密大營救》

    90多歲高齡的老戰士羅競輝

    曾是東江縱隊

    港九獨立大隊的一員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

    如愿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觀禮

     

    回憶起觀禮的場景

    老人的眼中

    閃爍著動人的光彩

    “我們不能忘記以前犧牲的烈士

    要把我們革命的精神

    愛國的情懷

    繼續一代代傳下去”

    抗戰老兵羅競輝。動圖截取自新華網視頻《重訪抗戰地標|威震東江·秘密大營救》

    英雄不朽

    浩氣長存

    吾輩當自強!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新華社廣東分社、新華網廣東頻道

    策劃:車玉明 劉加文 李志暉

    統籌:肖陽 劉洪

    執行:牟彥秋 梁甜甜 董靜雪 黃林昊

    作者:劉怡然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