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 黃河安瀾 | 3600年前的“超級城市”藏著多少超前設計?-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19 11:07:51
    來源:新華網

    何以中國 黃河安瀾 | 3600年前的“超級城市”藏著多少超前設計?

    字體:

    3600年前生活在黃河邊上的先民是什么樣子?

    近日

    “何以中國·黃河安瀾”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風團走進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實地探訪

    河南鄭州

    史謂“天地之中”

    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核心區之一

    黃河在此如同扇軸般悠然展開

    沖積孕育出遼闊、肥沃的華北平原

    在如今鄭州市中心

    車水馬龍的地表之下

    是一座距今3600年的

    商代早期都城遺址

    ——鄭州商城

      (這是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內的鄭州商城大型復原沙盤)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持續進行

    鄭州商城顯示出巍然的王都氣象

    這里總面積達25平方公里

    有至少兩重城垣

    宮殿區位于內城東北部

    已發現有數十處宮殿基址

    此外還發現有豐富的祭祀遺存

    手工業作坊區、墓葬區等

    規模宏大、布局嚴整

    是黃河流域青銅時代的

    重要都城遺址之一

      (陶排水管 現藏于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

    這些陶排水管呈圓筒狀

    一頭粗、一頭細

    表面有簡單紋飾

    陶排水管可以相互連接

    組成地下供排水系統

    陶排水管的發現

    表明商代早期先民

    已實現對水資源的科學管理與利用

    這一時期黃河流域的“城市文明”

    也早已從“生存需求”轉向“宜居規劃”

      (杜嶺二號方鼎 現藏于河南博物院)

    杜嶺方鼎

    是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

    紋飾以獸面紋和乳釘紋為主

    造型渾厚莊重

    紋飾莊嚴肅穆

    一派王者風范

    要鑄造這樣的重器

    需精準把控金屬熔點

    調配銅、錫、鉛的合金比例

    這背后是黃河流域先民對青銅鑄造技術的熟練掌握

    杜嶺方鼎共出土兩件

    其中,杜嶺一號方鼎是目前為止發現的

    保存最為完整的商代早期青銅重器

    比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

    還要早約300年

      (原始瓷尊 現藏于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館藏的眾多文物里

    原始瓷尊不算起眼

    卻藏著手工業技術的“革命性突破”

    它敞口 折肩

    胎質細密堅硬

    表面還施了一層薄薄的釉

    雖不如唐宋瓷器光潔

    卻是中國瓷器的“鼻祖”

    將我國燒制瓷器的歷史

    上溯到了商代早期

     

    (牛肋骨刻辭(復制品) 現藏于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

    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這件牛肋骨

    上面刻有11字

    被相關學者釋讀為

    “乙丑貞:從受……七月又乇土羊”

    寥寥數字 卻意義重大

    從賈湖遺址的刻劃符號

    到夏都二里頭遺址的陶文

    再到鄭州商城卜骨上的成句文字

    都為探索中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提供了重要線索

     

    3600年過去

    鄭州商城的夯土城墻早已斑駁

    可這些文物訴說著的黃河文化

    仍能讓人感受到中華文明

    從“萌芽”到“成熟”的連貫軌跡

    讀懂了這些文物

    就讀懂了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記者:別培輝 袁月明 楊靜

    制作:周連濤

    新華網

    新華社河南分社

    【糾錯】 【責任編輯:汪亞】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