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流轉,在庫爾班·吐魯木離開人們半個世紀后,我們來到他的家鄉——距首都北京3000多公里的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在這里,我們和他的后人一起,又一次觸摸歷史點滴,重新發現庫爾班大叔一家的故事,再一次感悟和讀懂這位維吾爾族老人的質樸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了——
“咱們新疆好地方,民族團結一家親。庫爾班·吐魯木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優秀代表,我小時候就聽說過他愛黨愛國的故事,讓人十分感動。多年來,你一直堅持你父親愛黨愛國的情懷,給后輩和鄉親們樹立了榜樣。希望你們全家繼續像庫爾班大叔那樣,同鄉親們一道,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進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創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p>
2017年的新年剛過不久,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的一個農家小院沸騰了。年近90歲的托乎提汗,是庫爾班大叔的女兒,她捧著回信原件,將它緊緊貼在胸口,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回響,化作此刻雙頰上的熱淚。
前不久,她的孫女如克亞木·麥提賽地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代她表達了感謝黨和政府關懷、熱愛祖國、熱愛新疆、熱愛家鄉的愿望。
是??!
在飛機、高鐵一日千里的今天,你是否能理解這樣一個人,縱使只有一頭毛驢,也要騎著這唯一的“交通工具”,走上不知多少個晝夜,去見一見他日夜思念卻素未謀面的人——毛主席。
在電腦、手機一鍵即可視頻聊天的當下,你是否能理解這樣一個人,雖然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卻堅持托人代筆,用一封又一封書信,向毛主席表露心底難以抑制、噴薄而發的感情。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叫庫爾班·吐魯木。即便在他生活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開始,他也曾令人們感到不解。但聽說了更多他的故事后,人們能深切感受到情感上的震蕩、精神上的洗禮。許多人因此喜愛上這個倔強的老人,還親切地稱呼他——庫爾班大叔。
這是庫爾班大叔后人如克亞木在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9月11日攝)。(亞森·吐蓀攝)
時空流轉,在庫爾班·吐魯木離開人們半個世紀后,我們來到他的家鄉——距首都北京3000多公里的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在這里,我們和他的后人一起,又一次觸摸歷史點滴,重新發現庫爾班大叔一家的故事,再一次感悟和讀懂這位維吾爾族老人的質樸初心。
一家四代的從軍夢
今天,當我們乘坐飛機、火車或者汽車,抵達昆侖山下的南疆小城于田時,寬闊的馬路、齊整的樓宇、川流的汽車,臨街熱鬧的飯館、商店和攤販,已和我國大多數縣城沒有明顯差別。而在76年前,也就是新疆和平解放之前,這里卻還處在封建社會,當時南疆一些縣,仍然存在著嚴重的農奴制殘余。
南疆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壓迫罄竹難書,我們僅舉土地和地租兩個例子管窺見豹。
首先是土地。和田大地主艾買拉合提有地5萬余畝,而全家只有5人,平均每人1萬多畝。葉城八區米日克力村有居民46戶,全村耕地7600畝,全部為7家地主所有,其余39戶全無耕地,都為這7家地主做長工或農奴。
另一個是地租。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手里,廣大農民無地可種,不得不以高地租向地主租地。地租最輕者占全年收獲量的50%,一般的在60%,有的甚至到80%。農民還不起租子時,只能賣掉妻子兒女頂租子,沒有妻子兒女的,就自己去給地主當農奴,這樣的情況在南疆很多,有許多人家已是三代為奴。
庫爾班從小就是泡在苦水里長大的。1883年,他出生在地主家的牛圈里。他2歲時,父親因還不起地租,被地主毒打致死;5歲時,母親干活不如地主婆的意,被猛踢腹部昏了過去,不久也病死了;8歲做小長工,替地主放羊、牧馬;12歲成了地主的傭人,不僅牽馬、喂馬,還當“上馬石”。
隨著年齡增加,庫爾班承擔的勞動越來越重。炎熱的夏天,他被迫到蚊子密集的葦湖地帶,飲著池里的死水,啃著干硬的苞谷馕,日日夜夜給地主割蘆葦。寒冷的冬季,他白天在戈壁灘上挖紅柳柴給地主家取暖,自己夜里卻只能蜷曲在戈壁灘上的土壕里露宿。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天山南北。由于受反動勢力、封建勢力的剝削壓迫特別嚴重,南疆農民的斗爭積極性和勇氣特別高,聽到解放軍來新疆,都歡天喜地,熱烈歡迎解放軍。他們還自發地起來斗爭,反對國民黨、特務、保甲長和惡霸。
1949年底,得知敵特在和田策劃武裝叛亂的情報后,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五師十五團從阿克蘇地區出發,步行15個晝夜、行程750多公里,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于1949年12月22日勝利到達和田,粉碎了敵人的反革命叛亂計劃。次年1月6日,十五團一營進駐于田,上萬群眾夾道歡迎解放軍。這支英雄部隊沒有片刻休息,放下行裝,一手拿槍、一手拿鎬,既剿滅土匪,也開展生產。
在一些地方先行試點后,新疆從1951年起全面展開減租反霸斗爭。根據農民的正義要求,許多罪大惡極、血債累累的惡霸和反革命分子被懲辦,僅減租、退租、清算拖欠工資等,就使全疆80%的農民獲得了折合小麥兩億零九萬七千余斤的斗爭果實,每戶平均得三四百斤。1952年,在減租反霸基礎上,全疆農村開始土地改革運動。土地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延續上千年的舊的生產關系,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新疆無地、少地的各族農民分得了土地,解放了生產力,實現了農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在土改中,庫爾班分得14畝耕地和一所房子。而在此之前,年近古稀的他擁有的全部財產,不過一條破氈子、一把破銅壺,以及一身沉重的債務。第一次有了屬于自己的耕地,庫爾班激動得好幾個夜晚睡不著覺。翻身農民們都在說:“這一切要感謝毛主席派來的人,感謝我們的人民解放軍?!苯夥跑?,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庫爾班心中最初、最直觀的代表。從那時起,他許下一個心愿:庫爾班家,一定要出一名解放軍。
這是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拍攝的庫爾班·吐魯木故居(9月12日攝)。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丁磊攝
庫爾班盼望女兒托乎提汗能參軍,遺憾的是,托乎提汗因為身體原因沒能如愿。她又把當兵的夢想寄托在自己的兒子——身體強壯的麥提賽地身上。麥提賽地還是一個小男孩時,庫爾班就常拉著外孫的手說:“孩子,你的個子高、骨頭大,長大以后必須參軍?!钡?,麥提賽地長大后因視力問題未能通過體檢,想到外祖父的愿望再次落空,他抱住招兵的人哇地一聲哭了出來。麥提賽地繼承了外祖父的倔脾氣,當時只有17歲的他就下定決心:今后我的孩子,不論男女,必須去參軍。
2012年,麥提賽地的獨生女如克亞木年滿17歲,她順利通過體檢,成了一名海軍戰士。如克亞木一直被父親當作男孩撫養,從小愛看軍旅題材電影電視。她回憶說:“報名參軍前,爸爸問我做好準備了嗎?我說,早就做好準備了?!?/p>
初到海軍新兵訓練基地,如克亞木遇到巨大的語言障礙。戰友們發現,這個從新疆來的小姑娘總是獨自待在一旁。于是,來自祖國各地的戰友們熱心地幫助她。如克亞木白天訓練、夜里學習,3個月時間,她學會了基本交流和書寫。當遼寧艦的領導來基地選人,體能成績優異的她從上千人中脫穎而出?!皯鹩褌兌荚诠参胰ズ侥阜?,我卻不知道航母是什么。班長捂著肚子大笑說:我的小寶貝,你什么時候長大,你得好好學習普通話,航母是我們國家最大的軍艦呀!”如克亞木笑著回憶道。
從西部邊陲,到東部海疆,當如克亞木第一次穿上白色軍裝,站在軍艦甲板上時,她真正意識到自己成了一名合格的海軍戰士,終于實現了曾外祖父的愿望。這時,距庫爾班去世已近40年,庫爾班家的第四代人終于圓了從軍夢。面朝大海,如克亞木一遍遍大聲呼喊:“曾外祖父,你看到了嗎?曾外祖父,你看到了嗎?”
幸福不忘共產黨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痹谀辖蟠笮⌒〉拇迩f,各族農民至今念著這句話,有的還刻在石頭上立于村口,教育后人銘記歷史、永志不忘。
土地改革,使庫爾班獲得了土地,加入互助合作組后,一家人的日子更加好過了:一有房子二有地,出門還有小毛驢。隨著庫爾班對共產黨的認識越來越深,他想見毛主席的心愿便越來越強烈。他常常騎上毛驢到縣里探望縣委書記,向他打聽毛主席的情況。當庫爾班得知,毛主席和他一樣,家里也是農民出身,他恍然大悟,明白了為什么毛主席能帶領共產黨,讓新疆不再有“巴依”(意為地主),更不再有“農奴”。庫爾班問:“毛主席住在哪里?”縣委書記答:“毛主席住在北京?!薄氨本┰谀睦??”“在太陽升起的地方?!?/p>
1955年秋季豐收后,庫爾班打了近百斤馕,決定要騎著毛驢,到太陽升起的東方見毛主席。這可把干部鄉親愁壞了,人們苦苦勸說:北京和新疆的距離,騎毛驢是萬萬到不了的。既然毛驢去不了,庫爾班便背上干糧到公路上攔汽車去北京,司機們當然也滿足不了他的要求。
庫爾班沒有放棄,凡是有干部到了于田,他總想盡辦法把這些“毛主席派來的人”請到自家去,傾訴自己盼望見到毛主席的心情。1957年春,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王恩茂在于田視察工作,專程到庫爾班家,鼓勵他好好生產,“將來有機會,一定設法讓你到北京去一次”。
這之后,庫爾班生產積極性愈發高漲,他創下一大串光榮的勞動紀錄:1957年一年,他就積了15萬斤糞肥,被評為全縣積肥模范。而從1953年到1957年的5年中,他賣出的余糧就有4900多斤。庫爾班總念著集體,他用個人勞動得來的錢買了12個犁鏵,送給全鄉的互助組,又買了一頭牛交給組里無償使用。
1958年6月,庫爾班終于憑借出色的勞動表現,作為勞動模范代表踏上進京之路。東行的火車每到一站,他就問這里離毛主席還有多遠。真進了北京城,他也無心參觀,只盼著早點與毛主席相見。6月28日,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長在中南海接見了庫爾班等代表。庫爾班沉浸在巨大的幸福與喜悅中,全體人員合影時,他的頭依然扭向毛主席坐的那邊。合影后,毛主席親切地走到庫爾班的面前和他握手,并向他問好。庫爾班用雙手緊握著毛主席的手,很久也舍不得放開。他當場給毛主席獻了禮物,又一次和毛主席握了手。
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拍攝的毛主席接見庫爾班·吐魯木塑像(9月12日攝)。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丁磊攝
第二天,庫爾班收到毛主席送給他的10公尺條絨。庫爾班將珍貴的禮物帶回家鄉,除給自己做了一件衣服外,其余都分給了鄉親們。那之后的十幾年,庫爾班曾當過全國人大代表,但據家人和鄉親們回憶,庫爾班最常吃的,還是苞谷糊糊,或者用水泡幾塊苞谷馕;最常穿的,總是那一兩件袷袢(意為大衣)。庫爾班1975年離世。他常常叮囑子女的那句話,至今影響著許多人:“今天的好生活都是中國共產黨帶來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p>
庫爾班的女兒托乎提汗一輩子都生活在鄉下的家中。來到她家慰問的領導同志很多,有縣里、地區甚至自治區的領導,但她一直嚴格要求全家人,絕不能打著庫爾班的旗號提任何要求。
托乎提汗的兒子麥提賽地沒能當成兵,卻仍然向往那身綠軍裝。麥提賽地跑去鎮派出所,懇求所長讓他留下工作。所長不答應,他就每天往那里跑,所長沒辦法,給了他一份臨時工作,一個月20元。麥提賽地配合民警,抓了不少小偷和抽麻煙的人,在派出所工作4年,當了3年優秀,后來因故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在遼寧艦上,如克亞木服役近兩年,直到她從部隊復員返回新疆后,身為庫爾班大叔后人的故事才慢慢傳開。一些機構和個人紛紛向她發出邀請,留她在大城市工作,如克亞木卻堅持回到于田,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基層鄉鎮干部。
2015年,黨和政府帶領于田各族人民向貧困發起決戰。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于田在隨后5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2萬余人陸續擺脫絕對貧困,一大批工業企業落戶,農民除了種糧食,還靠著玫瑰、大蕓等特色農產品致富增收。到2020年,于田一舉摘掉“貧困帽”,駛上發展“快車道”。
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如克亞木(右一)向參觀者介紹展出的照片(2025年9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丁磊攝
“外祖父不知道,現在老百姓上北京可方便了?!丙溙豳惖仃割^算起來,“我們于田2020年通飛機,2022年又先后通了鐵路和高速公路,再也不是‘口袋底’了?!痹陔x開派出所后,麥提賽地當過四五年鐵匠、干過鄉鎮公益性崗位。如今,他在政府投資興建的幸福大院,照顧那些農村孤寡老人。
2015年,于田縣著手將庫爾班·吐魯木紀念室擴建為紀念館。第二年,新館落成時,人們將目光投向如克亞木:“別人講庫爾班大叔的故事,不如你來講,更有說服力、感染力?!比缈藖喣窘邮芰诉@個建議,調入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擔任講解員,每天為慕名而來的觀眾講解庫爾班大叔的故事,這一干就近10個年頭。
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內,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講述著庫爾班從農奴翻身作主人的命運轉折,也展示著于田社會日新月異的巨變?!案卸鳌笔侨缈藖喣窘庹f時最常說的詞語,她感嘆:“無論是曾外祖父那時,還是今天,只有跟著黨走,搞好民族團結,于田才能真正發展起來?!?/p>
又一封來自北京的信
在廣袤的南疆大地,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聯絡也早已通過手機或者網絡實現。用最傳統的信件表達情感,在庫爾班一家看來卻意義非凡。
庫爾班沒有上過學,不會識文斷字,在盼望見到毛主席的日子里,他一次次找到縣委翻譯,請他們幫忙替他寫信給敬愛的毛主席,向毛主席表達問候和感謝。他前后給毛主席寫過7封信,在瓜果收獲的季節,他摘下最大最好的杏子、桃子,晾曬成果干并用木頭箱子裝好,給遠在北京的毛主席寄去。1960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將裝有干果的木箱又寄了回來,隨同木箱一并寄來的還有給庫爾班的一封信:
“庫爾班·吐魯木同志:
你寄給毛主席的向日葵、杏仁、葡萄干我們已于五月廿三日收到了,謝謝你。
中央曾有規定,不收受群眾的禮品,希望你不要再寄東西來了。
此復,并致
敬禮。
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
一九六〇年七月二日”
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辦公廳曾先后給庫爾班來了4封信,并寄來毛主席的照片。這極大地鼓舞了庫爾班,干活勞累了,他就拿出毛主席寄來的照片看一看,又覺得渾身充滿了力氣。這些從北京寄來的信,庫爾班一封一封收藏起來、倍加珍惜。半個多世紀過去,它們大多已陳放在紀念館中,見證著庫爾班對毛主席、對共產黨的真摯感情。
2016年,托乎提汗喊來孫女如克亞木:“孩子,我爸爸要騎著毛驢上北京,他是發自內心要去見毛主席,表達感激之情。如今,在習總書記的關懷下,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我們也應該去北京,向他表達感激、感恩?!碑敃r,托乎提汗已快90歲,坐汽車都暈車,更別說飛機,孫女勸她學習曾外祖父,用寫信的方式實現愿望。
就這樣,祖孫倆一個口授一個執筆,向敬愛的習近平總書記訴說庫爾班后人的心聲?!拔覀兘榻B了家人的情況和縣里的發展,也表達了和田廣大群眾對總書記的感恩之情,寫了兩頁半的信箋紙。我當時想,總書記那么繁忙,不可能給我們回信的?!比缈藖喣緭淖婺甘詹坏交匦判睦镫y過,還一遍遍安慰老人家。托乎提汗卻平靜地告訴孫女:“寫不寫是我們的事情,雖然我們離北京非常遙遠,但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早已在每個百姓心里?!?/p>
2017年的新年剛過不久,如克亞木正像往常一樣在紀念館接待群眾參觀,手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如克亞木你好,總書記回信了,我們正在去你家的路上……”
祖孫倆的感受是一樣的,她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她們把總書記的回信拿在手上。自治區的翻譯還將信件內容譯成了維吾爾語,由如克亞木念給祖母聽:
“托乎提汗:
你好!看了你的孫女如克亞木的來信,得知你年近90身板還很硬朗,得知你們一大家100多人都過上了幸福生活,我非常高興。
咱們新疆好地方,民族團結一家親。庫爾班·吐魯木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優秀代表,我小時候就聽說過他愛黨愛國的故事,讓人十分感動。多年來,你一直堅持你父親愛黨愛國的情懷,給后輩和鄉親們樹立了榜樣。希望你們全家繼續像庫爾班大叔那樣,同鄉親們一道,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進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創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祝你健康長壽、闔家幸福,也請代問家人和鄉親們好!
習近平
2017年1月11日”
托乎提汗一邊聽,一邊抱著回信原件,將它緊緊貼在胸口,孫女第一段才剛剛念完,老人的雙頰已掛滿淚水。專程來送信的自治區領導同志走后,如克亞木按照祖母要求,將信件裝裱好,懸掛在客廳一面墻的正中。有至少三四個月,托乎提汗家就像過年一樣,從四面八方來的人匯聚于此,一遍又一遍地讀信,人們一邊讀、一邊笑。托乎提汗知道,這封信是寫給庫爾班家的,也是寫給新疆各族人民的。
托乎提汗召集一大家人開會,除了小孩,80多個成年人悉數參加。老人鄭重地提出:“我們總要做點什么,回報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苯涍^一大家人商議,他們決定自發成立“庫爾班·吐魯木感恩祖國家庭公益基金會”,幫助孤寡老人和家庭困難的青少年,慰問為新疆社會穩定作出貢獻的公安干警等群體。麥提賽地和妻子捐出了所有存款5.7萬元,年齡最小的是一名6歲的孩子,捐了12元,僅庫爾班后人就募集了11萬余元善款。
當年,基金會首筆資金用于慰問和田地區相關暴恐案件中遇難人員家屬、見義勇為的群眾、處突英勇干警,以及一所鄉鎮小學的家庭困難學生;2020年,向武漢市抗擊新冠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捐贈了愛心物資;2023年,又向北京門頭溝5位烈士家屬捐贈了價值6萬元的于田地產羊脂籽米。據麥提賽地介紹,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支持下,基金會已幫助超過7000人。
全國人大代表如克亞木(右三)在集中視察活動中,來到新疆鄯善縣中心幼兒園與孩子們交談(2019年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丁磊攝
連續兩年,在全國兩會結束后,全國人大代表如克亞木都和父親一起,去北京看望因防汛抗洪犧牲的門頭溝區王平鎮干部熊麗的家屬。如克亞木說:“兩年前從新聞上看到熊麗烈士的事跡,當時就感到很痛心,我們都是中華民族,親人遇到困難,我們真的坐不住?!碧酵R近結束時,如克亞木同熊麗烈士的兩個孩子不舍道別,她紅著眼睛告訴孩子們:“我永遠都是你們的新疆媽媽,歡迎來新疆找我,我也會經常去北京,看著你們一點點長大?!?/p>
從北京返回新疆的航班上,如克亞木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她為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失去母親而心碎,又為烈士義無反顧為國捐軀而感佩,心情時而低沉、時而激昂。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和遠在北京的人民之間,不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嗎?如克亞木想到自己親手掛在祖母客廳的信,那是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進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飛機開始下降,一點點抵近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的于田萬方機場。舷窗外的南疆大地,矗立著高大筆挺的白楊,它們像訓練有素的士兵,組成一個個整齊而堅實的方陣,抵御著流沙、拱衛著綠洲。如克亞木遙望窗外,思緒又倏地從高空俯沖到大地。她仿佛看到了從未相見的曾外祖父,他正笑吟吟地騎著毛驢,向著太陽升起的東方走去……(記者李自良 張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