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觀察·聚焦國慶中秋假期丨科技繪新景:國慶中秋假期里的文旅“智”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7 14:50:08
來源:新華網

文化新觀察·聚焦國慶中秋假期丨科技繪新景:國慶中秋假期里的文旅“智”變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題:科技繪新景:國慶中秋假期里的文旅“智”變

  新華社記者黃凱瑩、楊一苗、鄧瑞璇

  2025年的國慶中秋假期,神州大地洋溢著生機與活力,城鄉經濟因“煙火氣”而愈加繁榮,科技的光影也正以靈動姿態融入文旅場景,勾勒出“可感、可觸、可參與”的文化新圖景。

  千年編鐘的樂聲隨著手勢擺動悠悠響起,三彩騰空馬從展柜中“一躍”進入掌心,鎏金走龍在虛擬的山水間飛騰……采用數字化場域技術的《西博寶藏》精品文物數字藝術互動體驗項目,在國慶中秋期間于西安博物院亮相。

  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的VR體驗區內,戴上頭顯,仿佛穿越時空“一步入畫”。在12K超清光影的加持下,唐墓壁畫《馬球圖》《狩獵出行圖》《客使圖》中,唐長安的市井喧囂與宮廷華美,撲面而來?!胺路鸫┰綍r空,身臨其境地感受大唐風華?!薄?0”后游客辛女士說。

  這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VR體驗區。(受訪單位供圖)

  像這樣的沉浸式體驗在全國多地“開花”。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智慧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明確,鼓勵和支持文博場館、考古遺址公園、旅游景區等,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拓展現實(XR)、混合現實(MR)等技術和設備建設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費新場景。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的參觀者體驗到了一場“穿越浙江一萬年”的時空之旅。戴上AR眼鏡,萬年前的炭化稻米重現生機,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統清晰運轉。

  這是館內新推出的RokidAR眼鏡智能導覽服務,它融合了空間識別、SLAM定位等前沿技術,實現了虛擬場景與實體展廳的精準疊加。據介紹,這一技術解決方案由靈伴科技提供,目前已在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200多家國內文博場館及景區落地應用。

  借助科技力量,既能“喚醒”沉睡的文物、讓歷史場景“活”起來,還能對自然景觀與人文地標進行深度賦能,將“靜態觀賞”蛻變成“沉浸式互動”。

  重慶巫山“三峽之光”以崖壁為幕,激光與全息投影將神女傳說娓娓道來,讓江面夜色化作“可閱讀的藝術”;廣東潮州的廣濟橋夜間非遺文化秀里,燈光勾勒古橋輪廓,潮樂與工夫茶香交織,讓千年古橋變成可品可玩的活態空間;黃浦江畔的上海徐匯濱江西岸夢中心,光影和音樂讓百年水泥廠的“大砼倉”化身為“賽博建筑”……

  在上海徐匯濱江西岸夢中心,百年水泥廠的“大砼倉”化身為“賽博建筑”。新華社記者張夢潔攝

  廣東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推出特色光影秀,為游客獻上了視覺盛宴——超600臺無人機的編隊變幻出企鵝、鯨鯊等珍稀海洋動物,結合絢爛的燈光投影以及紅色主題的節目編創,再加上珠??萍肌疤禺a”無人船,360度環繞煙花效果……

  廣東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推出特色光影秀。(受訪單位供圖)

  科技推動景觀變得更“動人”的同時,還讓旅游管理越來越“聰明”。全國各地的熱門景區持續探索與應用智慧化管理手段,以提升游客的滿意度。

  麗江古城的“智慧小鎮”通過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指揮中心和智能應用,正在推動智慧旅游與文化保護的協同發展。假期里的古城熱鬧非凡,“智慧大腦”實時掌握各街巷人流,提前預判擁擠點,并通過智能廣播提示特定區域游客調整路線避堵。指路機器人忙著給游客當“導游”,5G無人機空中巡護,為這方熱鬧增添了一份安心。

  今年國慶中秋期間的麗江古城。(受訪單位供圖)

  當下,科技正從多維度賦能文旅,讓“詩與遠方”有了更豐富的表達,也讓文化傳承有了更鮮活的載體。

  “科技已不是文旅融合道路上的‘選修課’,而是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睆V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明充說,這場文旅“智”變的核心,始終是讓技術服務于文化、服務于人,如此才能既有炫酷“外表”,更有深厚“內核”,持續為大眾帶來更優質的文旅體驗。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