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17 09:15:04
    來源:北京日報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這一重大論斷與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發展是硬道理”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既堅守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本質內核,又立足新時代國情作出了理論創新,標注了中國共產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新高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中國化時代化傳承

      “發展是硬道理”與“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本質上都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中國大地的生動實踐,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發展規律的持續探索與深化把握。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人類社會的進步始終遵循從量變到質變的“螺旋式”上升規律。這一科學真理,正是兩大“硬道理”論斷共同的理論原點。

      “發展是硬道理”的提出,是改革開放初期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精準落地。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歷史關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振聾發聵地提出“發展是硬道理”,深刻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這一論斷打破了思想禁錮,明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粗放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等階段性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高質量發展論斷,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命題,將發展從“量的積累”推向“質的飛躍”,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原理的創造性運用,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作為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高質量發展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它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協調為內生特點、綠色為普遍形態、開放為必由之路、共享為根本目的;它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發展,既注重提升發展效益,又著力防范化解風險;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做大做好并切好分好,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從國際環境看,高質量發展是應對百年變局的戰略選擇。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同時,我國傳統發展模式遭遇瓶頸:勞動力成本上升使低成本出口戰略難以為繼,資源環境約束使粗放型發展方式不可持續,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制約產業升級。在此背景下,只有通過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打破西方圍堵遏制,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從現代化建設全局看,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由之路??v觀世界發展史,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僅有十幾個成功躋身高收入經濟體,其共同經驗就是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主動轉向質的提升。中國要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必須摒棄“速度崇拜”,追求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道路。

      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新時代的硬道理”的實踐要求,以系統思維推進各項改革發展任務,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航船行穩致遠。

      以科技創新激活發展動能,培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近年來,我國在載人航天、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揭榜掛帥”等科研機制,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以新發展格局暢通循環脈絡,把握發展主動權。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當前,我國面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循環存在堵點等挑戰,必須通過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塑造發展新優勢。在國內循環方面,要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堵點;在國際循環方面,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以民生改善彰顯發展價值,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5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民生福祉不斷增進。推進高質量發展,需持續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短板,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綠色轉型破解發展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面對資源環境約束,必須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新路。我們要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讓綠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高質量發展彰顯中國發展的世界意義

      從“發展是硬道理”到“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不斷演進的發展理念不僅指引中國實現自身發展,更為世界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具有深遠的時代價值。西方傳統發展模式往往以犧牲環境、加劇兩極分化為代價,而中國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追求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打破了“發展=增長”的單一認知,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路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同時,高質量發展理念也為應對全球挑戰提供了思路。當前,全球發展失衡、氣候變化等問題日益突出,中國推進的綠色發展、共享發展,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高度契合。中國提出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推動國際合作與互利共贏,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從“發展是硬道理”到“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中國始終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正能量,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新篇章。

      從“發展是硬道理”到“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貫穿始終的是對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使命擔當。前者讓中國擺脫了貧窮落后,后者將引領中國實現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兩者既一脈相承又層層遞進,共同構成中國發展的“硬道理”體系。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周文,作者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