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更加重視進口的作用,堅持實施擴大進口戰略。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重大舉措接續落地,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代表的開放平臺影響力持續提升,進口和出口、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貿易和產業協調發展的態勢日益鞏固。
進博會是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舉辦進博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舉措。新近閉幕的第八屆進博會,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后舉辦的首場重大經濟外交活動,釋放了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強烈信號。中國主動單方面擴大市場開放,成為實施這一舉措的首個發展中大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既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又為世界經濟增長擴大空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體現了新形勢下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要求。一方面,自主開放更加強調“主動”,是立足我國自身發展需要的開放,是有節奏、有范圍、有層次的主動開放。另一方面,自主開放還強調“合作”,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兼顧與世界的良性互動,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積極擴大進口正是我國擴大自主開放的重要內容。
積極擴大進口,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務實舉措。這將更有效率地實現國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以進口帶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使國際資源要素更好服務我國產業轉型升級,以進口緩解國內部分消費品供給不足,使國際消費品更好滿足我國消費升級需求。推動國內國際資源互動,優化要素配置,能夠進一步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增強經濟發展韌性。
積極擴大進口,我國具有一系列顯著優勢。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4億多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每年實現近50萬億元的消費、超過20萬億元的進口,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日益彰顯。超大規模市場催生了旺盛的進口需求,不僅包括資源能源、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等生產性物資的進口需求,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的進口需求,而且包括優質科技產品、品質生活產品、食品等消費品的進口需求。我國已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十四五”時期貨物和服務進口將超15萬億美元。同時,我國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明顯,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能夠在產業鏈條和廣闊市場中迅速迭代升級,更好發揮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口的互補效應、競爭效應和示范效應。
與此同時,我國擴大市場開放能夠以開放促合作促共贏,以自身開放促進世界共同開放。
一是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進口貿易是連接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關鍵紐帶。積極擴大進口,可以充分發揮國內需求的巨大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既根據自身需要使我國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資源要素的巨大引力場,又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合作機遇。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市場這么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我國通過積極擴大進口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打造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不僅使世界各國通過擴大對中國的出口提升了自身經濟實力,而且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新動能。2024年,中國對聯合國統計分組中幾乎全部國家和地區都有進出口記錄,對160多個伙伴實現進出口增長,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2021年至2024年,我國累計進口消費品7.4萬億元?!笆奈濉睍r期,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二是有利于加快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強調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倡導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系統回答了一系列事關全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積極擴大進口正是加快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務實之舉。中國積極擴大進口為世界各國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出口市場,有利于各貿易伙伴國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推動出口貿易發展,創造更多投資機遇和就業機會,釋放經濟發展潛力。特別是我國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愿意與最不發達國家分享發展機遇和廣闊市場。組織貿易促進團到最不發達國家進行采購、為最不發達國家在進博會中提供免費展位等一系列舉措,緩解了最不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發展中的瓶頸制約,提高了共享數字貿易紅利的能力,切實助力這些國家大力發展出口貿易,開拓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我國自2024年12月1日起,對原產于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適用稅率為零的特惠稅率。
三是有力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長期來看,經濟全球化是由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系變革共同推動的歷史進程,符合客觀規律,符合世界各國整體利益,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和歷史潮流。然而近年來,世界變亂交織、動蕩加劇,地緣沖突易發多發,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經濟貿易秩序遇到沖擊,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中國積極擴大進口,向國際社會傳遞出堅定擴大開放、共享市場機遇的明確信號,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引領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一方面,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提供了廣闊而穩定的大市場,有利于推動國際分工深化和全球價值鏈發展,激發國際市場活力。另一方面,進一步促進貿易平衡,緩解貿易摩擦,有利于增強世界各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信心。與此同時,中國不斷提升進口貿易的便利化水平,更好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推進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持續探索并創新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監管制度和業務流程,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在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創新監管方式、完善通關政策、優化服務措施等方面積累了大批創新成果和成功經驗,為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中國經驗。(魏浩,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國家進口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