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光影流年丨全球熊貓伙伴大會開幕了,我們特別思念“熊貓小姐”-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21 09:30:52
    來源:新華網

    我在現場·光影流年丨全球熊貓伙伴大會開幕了,我們特別思念“熊貓小姐”

    字體:

      編者按:

      金勖琪是新華社第一代拍攝大熊貓的攝影記者。40多年前,她身挎相機開始與大熊貓“親密接觸”并陸續公開發表了1000多張大熊貓的照片,把大熊貓介紹給全球的讀者,被國內外的朋友親切地稱為“熊貓小姐”。2024年,“熊貓小姐”永遠地離開了,但她留下的大熊貓照片依舊陪伴著我們。

      11月20日至22日,2025全球熊貓伙伴大會在成都舉行。今天,讓我們重溫金勖琪當年拍攝的照片、重讀采訪她的文章,感受她用鏡頭守護國寶的真摯情感。

      “大熊貓憨態可掬,像天真的孩子般的舉動和獨特的神情,以及它曾經坎坷的生活、不幸的遭遇,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讓我魂牽夢縈?!?024年10月,91歲的新華社第一代熊貓攝影師金勖琪走了,去世三個多月前,她躺在病床上寫下這句話。

      2024年6月19日,金勖琪在病榻上為熊貓社區pandaful留言。新華社發(劉超 攝)

      金勖琪1952年進入四川大學中文系學習,畢業后分配到新華社四川分社工作。她的職業生涯,有六年多與大熊貓“親密接觸”,公開發表了1000多張大熊貓照片,把大熊貓介紹給全球讀者,被海內外朋友親切地稱為“熊貓小姐”。

      金勖琪19歲時的肖像。(四川省女攝影家協會供圖)

      她深入川西的高山密林,記錄和報道大熊貓的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生育繁殖以及人們對它的保護和研究。她常常在山間林場一待就是20多天,“那時候拍大熊貓的時間比陪孩子都多!”在2018年的一次采訪中,金勖琪說。

      1985年,在四川王朗自然保護區內,大熊貓正在吃新鮮的箭竹。

     20世紀80年代,小憩的大熊貓。

      “中國大熊貓之父”胡錦矗(左)和時任“五一棚”(全球首個大熊貓野外生態觀測站)負責人王鵬彥(右)一起分析大熊貓的糞團,尋找它們的活動蹤跡,以準確地投放補充飼料。

      1985年2月4日,在四川省平武縣,一只十一二歲的雌體大熊貓左眼的白內障被成功摘除。這是被麻醉后抬上手術臺的大熊貓“迎春”。

      1980年,飼養員給即將送往德國的大熊貓“寶寶”喂牛奶。

      1980年,大熊貓“寶寶”每餐前,總要在地上打個滾。

      1985年,大熊貓“全全”自己走上磅秤稱體重。

      1985年,大熊貓“慶慶”(左下)和母親“美美”在滑梯上嬉耍。

      1986年,出生20天的大熊貓“都都”躺在母親“美美”的懷抱里。

      在金勖琪拍攝的照片背后,是一段段耐人回味的故事。

      1980年,金勖琪在四川平武縣的密林里,邂逅了一只野生大熊貓,起初害怕野生大熊貓攻擊人,她和同行的當地人只敢悄悄尾隨。后來大熊貓走到一處山間石壁,居然一屁股坐下來,攤著脹鼓鼓的大肚子,不動了,甚至人們撥開它面前的樹枝它也不生氣,任憑金勖琪“咔擦咔擦”的拍照。原來,這是一只“醉水熊貓”。

      “在中國西南部云霧籠罩的高山森林和茂密灌木叢中找到一只大熊貓,就如同大海撈針一般困難。但我很幸運,偶然遇到了一只‘喝醉’的大熊貓。它看到我時沒有逃跑,我也不必躲藏。它靜靜地坐著,甚至還為我擺好姿勢。我用廣角鏡頭近距離不停地拍攝?!?990年美國出版的一本英文雜志中,金勖琪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

     大熊貓嗜水,有時水喝得太多而“醉”倒。這只“醉水”的大熊貓,肚皮漲得像只鼓。

      1983年5月,大熊貓主要棲息地之一的四川臥龍冷箭竹先后出現大面積開花、枯死的情況。這一大熊貓主要食物的減少嚴重威脅著它們的生存。

     在四川省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大熊貓的主要食料——冷箭竹已有許多開花枯死。

      這只大熊貓幼仔,1984年4月26日被救回時,只有不到6千克,到5月13日,已長到10千克重。

      由于各級政府及時地采取各種措施,很多大熊貓被安全轉移到冷箭竹沒枯死的地帶。尚未轉移、仍受饑餓折磨的病、老、幼體大熊貓則采用誘捕法“抓住”之后,把它們運送到飼養場進行人工飼養。1983年11月,金勖琪記錄下一只成年雄性大熊貓被救的故事,人們為它取名叫“樺樺”?!皹鍢濉本褪堑谝恢粡囊巴獗粨尵鹊斤曫B場并成活的大熊貓。

     這是“樺樺”在轉運途中。

      “樺樺”在新居的草坪上散步。

      原四川省平武縣林業局助理工程師鐘肇敏,自1965年起一直從事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大熊貓的保護研究工作,在1973年和1983年兩次冷箭竹開花枯死期間,他和他的家人先后搶救大熊貓32只,其中曾有14只體重只有15公斤左右的大熊貓幼仔被他帶回家中精心照顧。

      金勖琪1984年拍攝的一張照片里,鐘肇敏和他的家人給坐在竹筐里的一只野生大熊貓幼崽“龍龍”喂食,“龍龍”憨態可掬,一家人圍在筐子邊,臉上洋溢著關愛的表情。

     1984年,鐘肇敏(左)和他的妻子陳錫華給坐在竹筐里的野生大熊貓幼崽“龍龍”喂食。

      1984年,鐘肇敏的妻子陳錫華(右一)在喂“龍龍”吃牛奶玉米粉粥。

      在金勖琪的熊貓相冊里,有著很多這樣珍貴、有趣、感人的故事。

      2007年,退休后的她仍然心系大熊貓,自費把自己多年拍攝大熊貓的特殊經歷和照片精心梳理后,出版了一本畫冊。

     2018年11月27日,金勖琪在四川成都的家中翻看印有她拍攝的照片的畫冊。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2018年11月27日,金勖琪在四川成都的家中。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大熊貓保護“成績單”不斷刷新紀錄。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約1100只增長到約1900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大熊貓從“瀕?!钡燃壪抡{為“易?!?。截至2024年底,全球大熊貓圈養種群數量達757只,種群結構持續向好。

      “我有這個機會接觸大熊貓,還是我的幸事吧。大熊貓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希望中國保護大熊貓的故事,能喚起人們心中對大熊貓的愛憐與關懷?!苯疔苗髡f。

     2023年12月,金勖琪捧著自己的攝影作品集《心系大熊貓》留影。(四川省女攝影家協會供圖)

    策劃:費茂華

    記者:張超群、陳燮、江宏景、胥冰潔

    編輯:方欣、任超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