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述的故事|“小商品”闖出“大市場”-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1/27 01:31:00
    來源:新華網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小商品”闖出“大市場”

    字體:

      2023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義烏2023年進出口額已突破5600億元,增速超過15%。從“雞毛換糖”到“世界超市”,義烏小商品闖出了大市場、做成了大產業。人們在小商品的海洋中興商致富、安居樂業。

      義烏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波瀾曲折的故事?又是如何蝶變為國際知名小商品貿易中心的?本期《習近平講述的故事》為您娓娓道來。

      曾經,為了改善生活,義烏的敲糖人會挑著扁擔,搖著撥浪鼓,走街串巷,把自制的紅糖挑出去換雞毛、鴨毛等生產資料,俗稱“雞毛換糖”。

      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的春風讓“雞毛換糖”的撥浪鼓聲多了起來,不少人做起了小商品生意。但當時全國的一些禁令尚未消除。為此,時任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把農民進城經商和開放集市貿易市場的議題擺到了義烏縣委縣政府的會議上,作出了正式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決定。

      后來,義烏小商品城不斷發展迭代,逐漸成長為浙江省的龍頭市場。但繁榮發展的義烏也面臨困惑:不懂外貿,“現場、現貨、現金”的傳統交易方式使市場的成交額徘徊不前。

      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對義烏下放131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義烏市政府一時被外界稱為“中國權力最大的縣級政府”。

      堅持“大膽干大膽闖”的人文特點,以創業創造創新“無中生有”。歲月見證了義烏從地瘠民貧、資源匱乏、一窮二白蝶變為國際知名小商品貿易中心的“點石成金”之路。

      如今的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已經成為全球小商品貿易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義烏主動擁抱新市場、新零售、新平臺、新業態,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繼續擔當著敢為天下先的“弄潮兒”。

      總監制:任衛東

      監制:李忠發

      出品人:孫志平

      制片人:樊華

      統籌:韓珅、王志斌

      編導:馬牧旺青、張文嶸

      記者:楊陽、馬牧旺青、徐中哲、王懌文、李濤、宋立峰

      包裝:夏勇、李默涵(實習)

      部分素材來源:

      義烏市融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新華通訊社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