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回響|推動綠色發展 上合組織在行動-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8/26 15:16:30
    來源:新華社

    鏡觀·回響|推動綠色發展 上合組織在行動

    字體:

    當今世界

    綠色發展、低碳發展

    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

    “上合”框架下

    習近平主席持續推動各方

    加強綠色發展合作交流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能源轉型

    是“上合”框架下

    各國合作的優先方向之一

    來自中國的先進清潔能源技術

    帶動眾多發展中國家

    并入綠色發展“快車道”

      2025年8月,由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尼泊爾上馬相迪A水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30億千瓦時。該項目主體工程于2013年初開工建設,2017年投入商業運營以來,持續向當地電力市場輸出清潔電力,有效緩解當地旱季電力緊張。這是2025年8月8日拍攝的上馬相迪A水電站大壩。

      2025年6月4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師生在吉爾吉斯斯坦魯班工坊水利樞紐工程模擬演示實驗室學習水電站知識。吉爾吉斯斯坦魯班工坊由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與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等聯合建設,聚焦培養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專業領域人才。

      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州布卡區,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烏茲別克斯坦布卡263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正在穩步建設。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發電可超過57萬兆瓦時,助力烏能源結構轉型,邁向綠色低碳發展。這是2025年5月11日拍攝的該項目現場(無人機照片)。

      2025年初,由中企承建的土耳其圖茲湖地下天然氣儲庫擴建項目核心工程完成機械竣工,向著建成投產的目標邁出堅實一步。該項目地處安納托利亞高原,建成后將大幅提高土耳其天然氣運儲能力,緩解當地能源緊張局面,保障土耳其清潔能源供應與能源安全。這是2025年2月12日拍攝的項目現場。

      2024年6月25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謝列克風電場拍攝的風機。謝列克風電項目總裝機60兆瓦,于2019年6月27日開工,2022年7月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該項目是中國電建集團在中亞地區投資的首個新能源項目,也是中哈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

      2019年12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工程正式投產通氣。截至2025年2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累計輸氣量突破900億立方米,為沿線經濟利用清潔能源、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能源支撐。這是2019年11月19日在黑龍江黑河拍攝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

      中國華電柬埔寨額勒賽水電站項目位于距離柬首都金邊350公里的戈公省豆蔻山深處,于2010年開工建設,2013年9月首臺機組投產。十多年來,電站把河水奔騰的能量轉化為數十億度電力,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作出了積極貢獻。這是2019年8月14日拍攝的額勒賽水電站大壩。

      這是2017年4月10日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附近拍攝的一處光伏電站。中國企業為該電站提供了部分太陽能面板組件和全套的自動日照追蹤支架系統。

    綠色建筑、綠色生產、綠色出行

    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中國案例

    在上合組織國家

    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為共建清潔美麗的和諧世界

    貢獻“上合力量”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駛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街道上(拼版照片,2025年5月拍攝)。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出現在上合組織國家的街頭,在推動低碳出行的同時,也通過進出口貿易帶動了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

      埃及首都開羅以東50公里處的大漠之中,一座現代化新城拔地而起,這就是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商務區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埃參建單位共同努力,借鑒中國成熟方案,通過加強公共交通規劃、采用節能建筑技術、降低建設資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一系列措施,打造“綠色項目”,也為埃及的綠色科技創新、綠色產業升級提供借鑒。這是2024年9月18日,來自中國的機電工程團隊在項目建設現場。

      2023年3月30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北方國際自行車電動車展覽會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開幕,這是來自俄羅斯的兩位研發技術人員在展會會場與國內一家電動車部件生產企業洽談。

      2023年10月26日,市民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乘坐新能源客車。在塔什干街頭,來自中國的新能源客車隨處可見。

    低碳種植、生態修復、荒漠治理……

    來自中國的成功經驗

    被上合組織多國學習借鑒

    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

    改善了生態環境

    帶動了民眾致富

      2025年8月,由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的科威特環境修復計劃油湖原油回收項目,在科威特完成首套設備運行測試,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是2025年8月20日,工作人員在項目現場工作。

      這是2024年10月26日在陜西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拍攝的蔬菜無土栽培智慧溫室。2019年,中國在楊凌設立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截至2024年10月,基地已開展農業技術援外培訓、專項培訓等120余期,為上合組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培訓農業官員、技術人員2400多名,組織300多名官員參加減貧專項培訓,4.2萬人次在線學習。

      在巴基斯坦瓜達爾,一名園丁走在中巴友誼林內(2024年9月15日攝)。瓜達爾港是中巴經濟走廊的支柱項目之一,這里氣候干燥炎熱,地表植被少,土壤鹽漬化、沙漠化嚴重。2013年,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開始對瓜達爾港進行包括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在內的全方位升級改造。截至2024年10月,當地已累計種植適合熱帶干旱地區的植物4000余株,營造了美麗的景觀,改善了生態環境,還帶來中國的先進種植技術,帶動當地民眾增收。

      2024年7月28日,棉農烏茲別科夫在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的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查看棉花種植情況。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占地3500畝,于2021年設立,同年10月正式揭牌投運。在種植多種作物的同時,示范園還推廣了節水灌溉等技術,帶動當地農業水平穩步提升。

      烏蘭巴托中央污水處理廠是中蒙兩國在民生領域重要的合作項目,建成后將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民眾生活質量發揮重要作用。這是2023年9月13日在烏蘭巴托拍攝的項目建設現場。

      2023年9月11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拍攝的一處植物種質資源苗圃(無人機照片)。阿斯塔納素有“冷都”“風都”之稱,每到冬天寒風刺骨。多年來,哈薩克斯坦致力于在這座城市周圍建設規模宏大的首都圈生態屏障。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與當地機構開展的合作項目,為這一努力帶來了新的思路和動能。

      2024年7月8日以“攜手綠色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在山東省青島市開幕。這是開幕式現場。

      攝影:李學仁 李濤 龐興雷 李紫恒 趙子碩 白雪騏 李任滋 孫凡越 鄒競一 范長國 鄒淑華 王健民 隋先凱 易愛軍 劉磊 王建威 尹炣 阿斯鋼

      編輯:畢曉洋 張曼怡 許睿

      新華社攝影部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