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齊心協力共繪“三農”新畫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的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溫暖人心催人奮進
新華社記者
9月22日,在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大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溫暖人心、催人奮進,要積極投身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以扎扎實實的工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齊心協力共繪“三農”新畫卷?! ?/p>
今年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23日將在山東省招遠市大戶陳家村舉辦,招遠穗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瑞山正忙著為當天的活動做準備?!懊磕曦S收節,我們都會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給廣大農民送上的問候,讓我們倍感溫暖、備受鼓舞?!睏钊鹕秸f。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年,我們克服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實現夏糧穩產、早稻增產,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楊瑞山介紹,今年合作社管理的1300多畝地的夏糧畝均增產50多斤?!扒锛Z生產克服了夏季高溫干旱等考驗,再過十多天就要迎來收獲。根據前不久測產結果,玉米畝產預計將超1500斤。我們要繼續挑好種、種好糧,帶著鄉親們把腰包再鼓一鼓!”他說。
在祖國的“大糧倉”黑龍江省,融沃(黑龍江)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里,連片的高蛋白玉米長勢喜人。
“保障糧食安全,科技是利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化農業科技裝備支撐,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讓我們更堅定了科技興農的方向。我們今年首次開展高蛋白玉米新品種的試種,并配套使用現代化農機設備,為糧食豐收提供了堅實保障?!惫究偨浝韺m慶亮說,下一步要通過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的“五良”融合配套,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力量。
這是共慶五谷豐登、共享豐收喜悅的節日。在祖國西南,云南省曲靖市馬龍區詩雅玫瑰種植園的大棚內,花農韋艷青穿梭在花海間,采摘當日的玫瑰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大力發展鮮花產業,最關鍵的是依靠農業科技現代化?!表f艷青說,村里修建了智能溫室大棚,使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玫瑰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調節光照、通風與水肥供應等環節,可以實現鮮切花四季收獲?!拔覀円粩嗵嵘N植技術,種出品質更好的花,讓玫瑰花成為農戶的‘致富花’?!彼f。
金秋時節,江西萬安縣五豐鎮西元村高嶺自然村,成片的古銀杏樹正染上點點金黃,令人陶醉。曾經的“空心村”煥然一新。
“實現農村現代化,要讓農民就地享受現代化生活?!苯魇≈嗅t院駐西元村第一書記堯成說,當地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拆除危房的同時將9棟品相較好的民房改造為高品質民宿。如今,村里不僅環境好了,還有各地游客前來休閑度假,人氣越來越旺。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如何保障脫貧群眾持續增收是一大考題。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我們要圍繞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持續發力?!辟F州省黔西南州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劉涵說,當地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普安紅”茶葉等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讓鄉親們享受到更多收益。同時,持續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用好外出就業務工補貼政策,在本地創造更多鄉村公益崗位等就業機會,持續穩定就業增收主渠道。
近年來,黨中央先后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政策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惠及面、覆蓋面越來越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這些要求為我們下一步做好‘三農’工作指明方向?!标兾魇氹u市委農辦主任趙海斌表示,要將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培育發展無人農場、生物育種實驗室等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現代農業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切實提升農民的獲得感。
在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東高河村,回鄉創業的大學生王樂攀在田邊架起手機,通過電商直播把村里的葵花油、蜂蜜等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田間地頭,絡繹不絕的游客沉浸式體驗鄉村豐收的喜悅。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下一步村里還將深入挖掘民俗活動等文化資源,因地制宜推出全時段、多場景的鄉村綜合體驗項目,走出一條‘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振興之路,讓鄉村更聚人氣、更有活力?!蓖鯓放收f。
眼下,湖北省谷城縣茨河鎮前莊村的稻田收割已近尾聲。前莊村黨支部書記李恒洪正帶著幾名黨員志愿者,幫助勞動力不足的農戶搶收稻谷。當地用泉水灌溉農田,種出的稻谷品質優良,“紅心柳貢米”等品牌的產品已經銷往全國23個省份。
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農民群眾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參與,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李恒洪表示,我們要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落實總書記要求,在鎮里探索推廣的“黨委+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下,積極引進和發展龍頭企業,村集體和群眾以土地、資金等方式入股,共同參與合作經營,讓群眾共享發展紅利,攜手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