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共同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p>
9月22日,在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
“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總書記對新時期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出的更高要求。
14億多人要吃飯,是我國最大的國情。習近平總書記對解決好吃飯問題這件“頭等大事”始終念茲在茲。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引領下,我國糧食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更是首次突破1.4萬億斤,果菜茶、肉蛋奶和水產品等供給也更加充足、多樣。但多年豐收并不代表糧食安全可以輕言過關。
當前,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肉蛋奶吃得多了,需要越來越多飼料糧來轉化,對糧食的需求不斷擴大。同時,近些年極端天氣頻發,我國糧食豐收是克服自然災害等不利影響辛勤耕耘得來的。
在高起點上端穩中國飯碗,需要在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方面下苦功夫、開拓新空間。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繼續抓好耕地保護,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動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并深入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我國農產品供給將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
“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這是總書記對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進一步要求。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睆狞S土地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了解農業、關心農村,對農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里,接續發力的政策幫助脫貧縣農村居民收入明顯增長,還培育形成了地方特色產業。
對過渡期結束后幫扶政策的走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過渡期結束后,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還要搭把手,要建立統一監測、分類幫扶機制,把民生底線兜牢?!?/p>
從近年來強調“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再到此次提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總書記的指引讓億萬農民的生活更有奔頭。
“扎扎實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飽含總書記對未來鄉村發展更加美好的殷切期望。
怎樣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一方面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有了好的產業,鄉村發展才有“造血功能”。要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
另一方面,要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通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管好用好農村資源資產,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各級黨委政府要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同時既要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參與。真抓實干、奮力耕耘,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要求,希望的田野將煥發新的勃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令人憧憬。
策劃:張曉松
主編:韓潔
主筆:胡璐
視覺:朱思明、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部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