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關心的世界文化遺產|千年水運承古今-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21 01:48:26
    來源:新華社

    總書記關心的世界文化遺產|千年水運承古今

    字體:

      千年運河,聯通古今,潤澤兩岸,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奮斗與興盛。2014年,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與浙東運河共同組成的“中國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下令開邗溝、筑邗城。此后,從邗溝起步的運河網絡,不斷拓展、疏浚。隋煬帝實現南北貫通,元代郭守敬截彎取直成就京杭動脈,最終孕育出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水道。

      2006年12月,杭州水上巴士“西湖”號迎來一位特殊的乘客——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行船中,習近平邊看邊問,肯定了杭州保護大運河的努力,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他深情囑托,要讓運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游客的運河”。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到江蘇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再到浙江紹興浙東運河文化園,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多次來到大運河沿線。在總書記心中,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

      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將沿線文化遺產點串珠成鏈,形成大運河文化帶,融匯淮揚文化、吳越文化、京津文化等六大區域文化,搭建起中國人豐盈的精神家園。

      在人與水的持續互動中,大運河積淀出特有的文化與智慧,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從歷史走來,以生態起筆,以文化落墨,中國大運河,在一代代人的持續呵護和接續建設下,脈動千年,奔涌向前。

      策劃:黃豁、樊華

      統籌:韓珅、王志斌

      編導:王心彤

      記者:樊華、王志斌、王心彤、林凱、王懌文、王君璐、張驍

      攝像:黃培鋒、李濤、宋立峰、馬曉冬、夏子麟

      攝制:宋水杰

      包裝:夏勇、史凱麗、楊震男、郭雪南

      配音:王帥龍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新華通訊社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馬俊卿】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