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論壇召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5 17:09:55
來源:光明網

第四屆全國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論壇召開

字體:

11月3日,第四屆全國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論壇在京開幕。論壇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社會實驗研究,交流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實踐經驗,深化標準化建設與人才培養。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表示,清華大學自2019年牽頭提出“開展人工智能社會實驗、探索智能社會治理中國道路”倡議以來,已構建起覆蓋學術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養、標準化建設的多維度工作體系。學校設立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推動成立全國智能技術社會應用與評估基礎標準化工作組(SAC/SWG35),連續舉辦三屆論壇暨講習班,相關成果多次在國際舞臺傳播。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表示,《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2035年全面邁入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將“智能社會”納入國家中長期戰略目標,充分體現了這項工作契合時代潮流與人民需求。他提出五點建議,呼吁加快制定“十五五”智能社會建設規劃綱要,健全長效機制,深化跨學科研究,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構建中國智能社會治理自主知識體系。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強調,標準化是智能社會治理的核心支撐。全國智能技術社會應用與評估基礎標準化工作組(SAC/SWG35)成立以來成效顯著,已立項9項國家標準并推進技術委員會(TC)轉設工作。他建議進一步完善組織架構、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強跨學科合作、注重標準實施效果,讓標準與技術發展同步,助力智能社會安全健康發展。

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蘇竣

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蘇竣表示,從智能社會的知識生產、社會信任、權威生成三個機制轉變出發,提出了信息充裕、即時反饋、認知重塑、組織解構、邊緣激蕩五大新特征和信息繭房、群體極化等十二大問題,呼吁各實驗基地從“答題人”轉變為“出題人”,為“十五五”規劃提供真實反饋與實踐經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善林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原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南開大學原校長龔克

全國政協委員、科技部原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原局長李萌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善林,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原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南開大學原校長龔克,全國政協委員、科技部原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原局長李萌等分別圍繞大模型的應用探索與計算集成、智能社會的綠色化建設、智能體發展與治理的四維視角等主題發表觀點。三位專家從技術應用、戰略規劃、實踐推進等不同維度,解析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的關鍵問題和未來方向,引發與會者廣泛共鳴。

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領域國家標準預發布暨立項研制啟動儀式

論壇現場發布了智能社會發展與治理系列國家標準,涵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社會影響、人工智能社會實驗等領域,為技術規范應用和智能社會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該論壇將舉行為期四天的社會實驗講習班,設置6大板塊、28講內容,邀請3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智能社會學術前沿、治理創新、實踐探索等主題進行授課,組織開展論文交流、現場教學、分組研討和智能社會獎學金、優秀學術論文頒獎儀式,進一步深入探討有人文溫度的智能社會建設之路。

本次論壇暨講習班秉承服務性、公益性的原則,由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專家組指導,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科教政策研究中心、清華潤澤智能社會聯合研究院共同主辦。來自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50余個實驗基地代表,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專家組專家、相關高校院所和學術期刊、行業企業的專家等共計250余人參加本次論壇。

【糾錯】 【責任編輯:吳艷】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