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持續威脅人類健康。在臨床實驗中,心臟康復是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的重要方式,對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狀態,降低復發風險及提升醫療護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被稱為“陽光維生素”(可通過日曬合成或從食物、補充劑攝?。┑木S生素D與心血管健康的關聯引發科學界熱議。它能否成為守護心臟的“隱形盾牌”?一項發表于《Engineering》期刊的國際合作研究給出啟發性思考。
盡管維生素D對改善骨骼健康的作用早已被證實,但其對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如血壓、血脂、血糖)的影響卻仍不清晰。部分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D可改善與心血管相關的指標,但另一些研究結論與之相反。這促使研究者思考:不同人群對維生素D的響應可能存在差異。
為探究這一差異,來自由河南省漯河市主導建設的中原食品實驗室、哥倫比亞大學、布朗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開展此項研究,基于對99項隨機對照試驗,涉及17656名參與者展開分析。與傳統研究不同,他們不僅計算總體效果,更通過亞組分析和元回歸,深入剖析人種、基線維生素D水平、BMI、年齡等潛在影響因素,使維生素D的效果圖譜逐漸清晰。
研究結果顯示,補充維生素D在總體會對被試者心血管代謝指標改善具有顯著作用。尤其對于基線維生素D水平較低(<15.0 ng/mL)、非肥胖(BMI<30 kg/m²)、50歲以上的被試者而言,心血管代謝指標的改善尤為明顯。
這一發現提示,未來維生素D干預策略可綜合考慮個體人群背景、年齡、體重、基線維生素D水平以及干預劑量和周期等因素,以最大限度發揮維生素D對心血管保護作用。
研究證實,維生素D在心血管代謝中起到積極作用,但其效果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這意味在推廣維生素D補充時,應依據個體特征制定針對性策略。
據悉,該研究不僅為心血管疾病預防提供新視角,還強調了精準醫療在營養干預領域的應用潛力。未來,研究團隊將進一步探索維生素D的最佳劑量、干預時長及在不同人群中的適用性,將是優化其心血管保護作用的關鍵方向。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ng.2024.07.010
(注:文中數據及技術描述均引自中原食品實驗室發表于《Engineering》的原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