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丨火炬上天,“夸父”接棒 十五運會火炬四城同傳燃動灣區_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_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追光丨火炬上天,“夸父”接棒 十五運會火炬四城同傳燃動灣區

    2025-11-03 11:27:14
    來源:新華社

    11月2日

    距離十五運會開幕一周

    粵港澳三地聯動

    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城同傳

    200棒火炬手手持“綻放”火炬

    將源自南海1522米深處

    由太陽能引燃可燃冰的圣火

    手手相傳

    穿過大灣區的大街小巷

    ↑外來務工人員方陣火炬手在傳遞活動中。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跨境火炬傳遞

    也是全運會火炬首次在香港和澳門傳遞

    簡約而不簡單

    每個城市50棒火炬手

    既是群星薈萃

    亦有凡人微光

    ↑火炬手關恩賜(右一)與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志愿者團隊火炬手在傳遞活動中。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他們

    是勇往直前的追夢人

    深圳最后一棒火炬手

    競走奧運冠軍劉虹

    將這次接力視為體育精神的延續

    “這次十五運會我將全力以赴

    期待在收官之戰中取得好成果”

    ↑火炬手劉虹(左)點燃圣火盆。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他們

    是同根同源的灣區人

    香港導演劉偉強

    作為十五運會開幕式總監制

    難掩激動之情

    “三地共同舉辦十五運會

    很能表現粵港澳親近無間

    三地都是自己人”

    ↑火炬手楊景輝(左)、劉偉強在廣州博物館前交接火炬。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他們

    是蓬勃生長的實干家

    海大集團已發展為

    全球飼料銷量第一的農業科技企業

    董事長兼總裁薛華是廣州第18棒火炬手

    “我們相信廣州將成為更具影響力的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

    他們

    是努力逐夢的“打工人”

    外賣騎手蘇金姬

    得知自己入選火炬手的時候

    還在送餐的路上

    “別小看自己的工作

    每一分努力都會被看見”

     

    火炬傳遞路線

    藏著滿滿巧思

    是嶺南歷史與時代的碰撞

    是山海風情與潮流時尚的交織

    更是現代和未來都市的鮮活縮影

    香港

    從特區政府總部到啟德體育園

    見證城市發展的迭代升級

    ↑火炬手馮興亞在火炬傳遞中。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澳門

    從特區政府總部到大三巴牌坊

    在古今交融中訴說文化傳承

    ↑火炬手羅協銘在大三巴牌坊前進行火炬傳遞。新華社發(張金加 攝)

    廣州

    從鎮海樓到海心沙

    完成新舊中軸線的精神接力

    ↑第十五屆全運會火炬傳遞廣州站收火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深圳

    從蓮花山公園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彰顯科創之城的活力無限

    ↑火炬手顏寧(左)、劉培超在傳遞活動中交接。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廣州第一棒火炬手

    雅典奧運會跳水冠軍楊景輝

    從擁有近650年歷史的鎮海樓出發

    ↑火炬手楊景輝在火炬傳遞起跑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遙想2006年多哈亞運會

    他同樣作為火炬傳遞廣州站第一棒火炬手

    同樣從這里出發

    近20年光陰流轉

    廣州乃至大灣區早已換了新貌

    但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

    歷久彌新

      ↑2006年10月25日,第一棒火炬手、奧運跳水冠軍楊景輝(前)準備出發。當日,第十五屆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在廣州舉行。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這里是廣州過去的中軸線

    火炬傳遞到海心沙

    那是代表未來的新中軸線

    我們一直向東

    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奔跑”

    ↑火種護衛隊員在收火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這些科技成果

    閃耀傳遞現場

    從越秀公園西門到廣東體育館

    6.8公里的路程

    無人駕駛汽車護送火種燈

    一路向前

    ↑無人駕駛汽車在火炬傳遞活動中。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0號”火炬手、人形機器人“夸父”

    手握火炬,“逐日”而行

    將圣火傳遞給中學生王裕寧

    完成科技與青春的交接

    ↑火炬手人形機器人“夸父”與王裕寧(左)在火炬傳遞中。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深圳第10棒火炬經由直升機飛上天

    飛越約40公里

    跨越山、海、城、港

    環繞前海,眺望香港,縱覽灣區

    ↑搭載圣火的直升機進行空中傳遞。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當刻入大灣區人基因的

    《海闊天空》歌聲響起

    廣州的圣火被緩緩收入火種燈

    當天下午

    四地圣火共同點燃火種盆

    燃燒出屬于大灣區的 “融火”

    ↑四位城市代表在融火儀式上共同點燃火種盆。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體育盛會

    從不只是運動健兒馳騁拼搏的舞臺

    這里

    有硬核前沿的科技成果閃耀亮相

    有薪火相傳的文化記憶溫潤流淌

    有各地人民天海一心的熱忱激蕩

    更承載著人們在平凡日子里

    從未熄滅的不凡夢想

    ↑火種護衛在融火儀式上將火種盆中的圣火引入一盞新的火種燈。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11月9日

    這圣火將以怎樣的姿態

    亮相開幕式現場?

    我們共同期待

    粵港澳大灣區的榮耀時刻

    中國體育的嶄新篇章

    記者:田宇、王浩明、楊深深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