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丨一氣呵成,不簡單!_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_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追光丨一氣呵成,不簡單!

    2025-11-08 17:50:28
    來源:新華社

    風從伶仃洋吹來

    陽光映照著車手的頭盔

    在藍天與海面之間

    第十五屆全運會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

    今天

    圓!滿!收!官!

    11月8日,參加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的選手沖向終點。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這是全運會歷史上的首次跨境賽事

    231.8公里的賽程

    6次穿越口岸

    從珠海出發,經澳門、香港

    折返至橫琴繞行兩圈后

    再回到珠海

    11月8日,參賽選手經過港珠澳大橋閘口。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一賽跨三地

    比拼的不止是速度

    更考驗協同與創新

    大灣區的合作之路

    在車輪的疾馳中愈發清晰

    11月8日,參賽選手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一氣呵成

    技術與機制創新是關鍵

    如何實現“無縫”?

    跨境賽事最大的難題

    是公路自行車賽速度可達每小時50公里

    經過口岸分界線時

    任何停頓都可能打亂節奏

    11月8日,參賽選手進入港珠澳大橋。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為此,賽事采用

    “前置查驗+閉環管理”模式

    所有運動員、車輛、物資

    提前錄入“白名單”

    在起點處完成邊檢、過關等流程

    11月8日,參賽運動隊車輛經過前置通關查驗區。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11月8日,志愿者為參賽選手佩戴通關手環。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賽道上的口岸區域安裝了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這套系統能在選手經過時

    自動讀取車手與車上的電子芯片

    即時回傳到后臺

    邊檢、海關系統同步核驗

    讓運動員“無感通關”

    真正實現“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

    這是11月8日拍攝的通關手環。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通關之外,還有聯動指揮

    珠海、澳門和香港三地分設指揮中心

    賽道上另設移動指揮單元

    所有指揮車共用一套對講頻率

    信息實時共享

    遇到狀況,三地同步響應

    11月8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監控調度中心工作人員保障賽事運行。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珠海市文廣旅體局局長閔云童說

    自去年測試賽以來

    三地開展了多輪聯合推演

    通關、補給、醫療、安保等環節

    都經過測試與優化

    確保了整場賽事順暢銜接、精準運行

      2024年11月24日,2024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測試賽舉行,圖為參賽選手在澳門大橋騎行。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為預防突發

    珠海、香港、澳門三地氣象部門

    共同建立了高密度監測網

    全賽段布設52個自動氣象站

    并在白海豚島與大橋人工島

    首次啟用激光測風雷達

    能在一分鐘內捕捉風速變化

    為車手提供最精確最及時的氣象信息

    11月8日,黑龍江隊選手白利君經過港珠澳大橋閘口。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人努力,天幫忙”

    珠海市氣象局副局長董娟介紹

    港珠澳大橋跨海而建

    風力比陸地強兩到三級是常態

    而11月本是冷空氣頻發的季節

    冷空氣到來的時候

    往往導致橋上的風力更大

    但這次比賽

    恰好落在兩個冷空氣之間的窗口期

    “昨天晚上還飄著小雨

    但今天一早開始轉晴

    海邊朝霞出來的那一刻

    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11月8日,觀眾為選手加油。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載入史冊的賽事

    恰是大灣區同頻共振不斷向前的縮影

    “港車北上”“粵車南下”

    跨境往來正變得愈加便捷

    截至今年7月

    “港車北上”備案車輛超10萬輛

    “粵車南下”政策

    將讓自駕赴港成為可能

    相向而行的車流

    折射出灣區協同的澎湃脈動

    車輛準備通過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邊檢站(10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與澳門一橋相連的橫琴

    則是粵澳深度合作的典范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機制下

    金融、科創、文旅產業蒸蒸日上

    機制創新讓“一國兩制”實踐更添活力

    橫琴國際網球中心(10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全運會網球比賽在這里舉行。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這場跨越三地的騎行

    速度可見,協同更見

    技術讓賽事順暢

    機制讓合作提速

    橋連三地,路結人心

    大灣區的故事

    正在這條賽道上延伸

    一氣呵成,不簡單!

    記者:肖亞卓、劉寧、王浩明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