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1月20日電(李琳海、陳雪瑩)如果說,頒獎時刻定格了運動員的榮耀,那么,頒獎音樂則為高光時刻注入生命。
隨著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賽程進入尾聲,頒獎臺上一次次響起的音樂,伴著珠江、香江、濠江的澎湃浪花,正成為這場體育盛會獨特的文化印記。
11月20日,獲得網球男單冠軍的浙江隊選手吳易昺(左三)、獲得亞軍的北京隊選手商竣程(左一)、獲得季軍的廣西隊選手周意(右二)和香港隊選手黃澤林(右四)與教練一起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這組以嶺南經典《彩云追月》為基礎旋律的頒獎音樂,由廣州體育學院教師團隊創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音樂主創團隊負責人王欣說,這組凝聚著廣州體育人智慧的音樂作品,以鮮明的嶺南特色與昂揚的體育精神為基調,通過現代作曲技法與傳統音樂元素的巧妙融合,既彰顯了競技體育的激昂斗志,又傳遞出人文關懷的溫暖力量。
“提示音樂是‘起’,入場音樂是‘承’,頒獎音樂是‘轉’,退場音樂是‘合’?!蓖跣烙霉旁娊Y構比喻音樂的敘事邏輯。短短20秒的提示音樂,提示觀眾頒獎儀式即將開始;5分鐘的入場音樂在粵港澳三地鐘聲中展開,宛如推開歷史之門;6分鐘的頒獎音樂在掛獎牌時達到高潮;退場音樂則營造歡愉氛圍。
在這組音樂的靈魂深處,流淌著嶺南地區家喻戶曉的《彩云追月》的旋律。

在延時攝影的鏡頭下,月亮從廣州塔下升起。新華網發(黃巧珠 攝)
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體育展示與頒獎處副處長、頒獎音樂主創團隊成員杜熙茹說,頒獎音樂采用《彩云追月》文化元素,有著三層寓意:一是用嶺南音韻構建文化地標,深挖粵樂“清新明快、兼容并蓄”的特質;二是重塑“月文化”的精神內涵,升華“月是故鄉明”的家國情懷,承襲古典詩詞中“海上生明月”的天地胸懷,隱喻運動員“追云逐月”的拼搏意志;三是“陰晴圓缺”映照生命哲學,“暗夜生輝”淬煉精神圖騰。
與《彩云追月》相得益彰的,是入場音樂中的“鐘聲密碼”:融合了主創團隊到粵港澳大灣區和北京等地取來的代表性鐘聲,比如粵海關大鐘樓、尖沙咀鐘樓、永樂大鐘等。
王欣分享創作靈感時說:“鐘聲就是大灣區的心跳聲,它莊重、肅穆,能瞬間凝聚所有人的情感,也寓意著粵港澳同心為運動員敲響祝福之鐘?!?/p>

圖為香港尖沙咀鐘樓。新華社記者 萬后德 攝
與以往不同,本組頒獎音樂并非出自專業音樂院校,而是來自體育學院的教師團隊。他們深諳運動節奏、熟悉頒獎流程,努力探索讓音樂與體育實現共鳴。
“跑步的步頻、跨欄的節奏、三步上籃的韻律……每一項運動都有其內在的節奏規律?!倍盼跞阏f,頒獎音樂創作不僅要追求藝術上的優美,更要與運動員的呼吸、步伐,乃至情緒起伏同頻共振?!皥F隊在創作中模擬禮儀志愿者步速,調試音樂節奏,確保能與賽場氛圍契合?!?/p>
與純音樂創作或其他類型音樂創作不同,頒獎音樂的創作具有很強的功能性。頒獎音樂主創團隊成員王子堃說,由于頒獎儀式有固定流程,對每段音樂的長度、情緒都有非常具體要求。
為此,團隊進行了精心的改編與交響化編配,選用了較大的管弦樂隊配置,加上電子樂混音和大型打擊樂聲部,實現了傳統旋律元素與現代交響語匯的有機融合。同時,在結構處理上,《彩云追月》并非完整再現,而是以其標志性旋律為基礎進行變奏與發展,通過碎片化呈現等現代作曲技法,讓聽眾既能感受到其韻味,又能適應賽場氛圍,完美契合頒獎儀式的莊重、熱烈與儀式感。
“傳統音樂是我們創作者的根基,是我們中國人共同的情感密碼。它無需翻譯,在體育盛會頒獎時響起,便能引發共鳴?!蓖跣勒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