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婦聯組織的“我們的盛會”中央主流媒體主題調研行走進黑龍江。采訪團深入多地,從科研探索的前沿到產業生產的現場,在多樣場景里捕捉當地女性的奮斗身影,展現她們在各自領域破解實踐難題、推動創新發展的軌跡,生動彰顯“巾幗不讓須眉”的硬核力量。
為航天器打造多功能防護“外衣”
在“天問一號”傳回的深空“自拍”中,探測器側面的五星紅旗格外耀眼。這抹穿越星際的“中國紅”,歷經惡劣環境考驗依舊鮮艷奪目,背后藏著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教授吳曉宏和團隊的科技密碼。
這面特殊的國旗,尺寸約39厘米×26厘米,稍小于一張A3紙,重量僅144克。它所使用的特種功能材料,是吳曉宏帶領團隊耗時兩年潛心研發的成果。作為涂層材料,它集抗輻照、低揮發和耐高低溫交變等性能于一體,通過特殊工藝套印在鋁板上,既滿足了航天器對輕量化的嚴苛要求,又能避免國旗在深空極端環境下出現顏色退化、涂層脫落等問題。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吳曉宏展示的國旗,與“天問一號”探測器側面國旗采用相同特種功能材料制作。
“有機顏料雖然鮮艷,但容易掉色,我們就給它裹上一層無機涂層。2020年,搭乘‘天問一號’抵達火星的國旗,一直在向祖國‘報平安’,每年傳回來的照片里,它始終鮮艷奪目?!闭劦酵繉?,吳曉宏笑著說,“通俗地講,我的工作就是為航天器研制涂層,為它們穿上抗輻射、控溫、輕便的多功能‘外衣’?!?/p>
多年來,吳曉宏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50余項,開發一系列特種功能材料,已成功應用于我國探月、探火、風云氣象、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提高了我國航天器的性能和制造水平。
她潛心攻關,取得卓越成就,斬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生動詮釋了“龍江之花”在科研領域綻放的非凡力量。
從口紅靈感里迸發的油田創新
有這樣一位深耕采油一線30余年的工作者,帶領團隊累計研發革新成果1200多項,推廣成果10000多件,創效1.2億元。在她眼中,創新是日常必修課,她就是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第六作業區采油48隊采油班長劉麗。
在一線工作的日子里,她始終以專業標準要求自己,“我們的工作不分男女,突破體力和意志的困難,能和男同事做得一樣好?!钡采钪缘膬瀯?,“我們更能靜得下心,更關注細節,生活里藏著太多創新的線索?!?/p>
劉麗在調試“上下可調式盤根盒”。(受訪者供圖)
多年前,盤根盒密封圈的更換難題一直困擾著采油工,“當時更換一次密封圈要40分鐘,寒冬里員工在室外操作,手都凍僵了,油污還會洇透工服?!眲Ⅺ愓f。直到一次使用口紅時,看著膏體隨旋轉從底部推出,她突然有了想法:“能不能讓密封圈也這樣旋出來?”
這個靈感推動她對傳統盤根盒進行改造,最終研發出“上下可調式盤根盒”。她打破單層設計,做成雙層結構,通過外殼與內部襯套的旋轉變位,實現密封圈旋轉取出。歷經200多次現場試驗、5代改進,新型盤根盒將操作時間縮至10分鐘,密封圈壽命從1個月延長到6個月,還因采用特殊材質和自潤滑設計,實現每口井日節電11度。
盤根盒的革新,只是劉麗眾多創新成果中的一項?!爸腥A技能大獎”“全國三八紅旗手”“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等榮譽,正是對她深耕一線、持續創新精神的肯定。
新農人打造“種子芯片”
“讓良種惠及千家萬戶,讓農民增產增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一份‘芯’力量?!边@是梅媚投身農業種業的初心。深知“種業是農業芯片”,她十五載深耕種業領域,身為哈爾濱市益農種業有限公司帶頭人,正以實際行動在種業創新路上堅定前行。
梅媚觀察種子生長狀況。(受訪者供圖)
“種業是個需要非凡耐心與定力的長周期賽道,一個優良品種從研發到被市場認可,動輒要5-7年,甚至更久?!泵访奶寡?,種業研發的艱辛遠超想象,自2008年成立至2022年,公司年科研投入高達1000到1500萬元,最初幾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每年試驗材料有上千份,但最后能入圍參加省或國家品種審定試驗程序的組合不足10%?!斑@個過程里全是挫折、失敗和漫長等待,對任何創業者,尤其是年輕女性來說,熱情和韌性都是巨大考驗,但我們沒動搖?!泵访膱远ǖ卣f。
從2023年開始,企業研發投入超過2000萬元,已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研發體系,設立了41個試驗點,并成立了3個研發中心。如今,益農種業已成為黑龍江省內最大的玉米育種及推廣企業,擁有了55個作物品種的審定或備案,申請了75項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我們新培育的‘益農玉’,成為國內最早熟的玉米品種,在黑龍江省早熟區推廣面積超40%,年增產6.7億斤,可助農增收5.36億元?!泵访慕榻B,除玉米育種外,公司還拓展至水稻種業領域,研發的“益農稻12號”榮獲第三、四、五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
梅媚因在種業領域的突出貢獻獲評“黑龍江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對于未來,她也有明確方向:“我們將打造更多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好種子’,推動‘種子芯片’成果惠及黑土地與全國產區,既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種業根基’,也讓‘中國飯碗’更有分量、成色更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