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白皮書 | 鄭真真:從白皮書看新時代婦女健康保障與教育賦能的雙重突破-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23 13:22:09
    來源:中國婦女

    專家解讀白皮書 | 鄭真真:從白皮書看新時代婦女健康保障與教育賦能的雙重突破

    字體:

    鄭真真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25年9月19日,中國政府發布《新時代中國推進婦女全面發展的實踐與成就》白皮書,指出新時代中國女性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受教育水平顯著提升。健康和教育既反映了婦女地位,也是影響婦女地位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同時,健康和教育是人類發展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力資本的主要體現。

      女性健康與保健服務的改善

      平均預期壽命和孕產婦死亡率是在宏觀層面反映婦女健康的兩個重要指標。平均預期壽命是根據人口年齡別死亡率估算的綜合指標,普遍用于反映人口的總體健康水平。

      男性和女性平均預期壽命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一般情況下女性預期壽命高于男性,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平均預期壽命提高,男女差距會逐漸增大。

      如2015-2020年全球發達地區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9.2歲,女性預期壽命高于男性6.1歲,而同時期最不發達地區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64.7歲,女性與男性的差距為3.7歲。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在1950-1955年僅為44歲,至2020年已達77.9歲,同期女性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45歲升至80.9歲。20世紀50年代初期女性平均預期壽命與男性相差不到3歲,20世紀80年代以后差距逐漸拉大,近10年女性平均預期壽命增長速度快于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的性別差距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孕產健康是婦女健康最重要內容之一,孕產相關死亡對女性死亡率有獨特的影響。中國女性平均預期壽命的變化,除了與總人口一樣受到不同歷史事件尤其是社會保障體制轉型的影響,還與國家婦幼保健事業發展密切關聯。

      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婦幼保健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建立了婦幼衛生機構和婦幼保健網,大力推廣新法接生,普遍防治危害婦女身心健康的疾病,有效地改善了婦女健康。據估計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孕產婦死亡率約為1500/10萬,至1995年下降至61.9/10萬。

      進入21世紀以后,中央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推動以及衛生系統內外合作的努力,使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同時重點改善欠發達地區的服務,縮小了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2012年以來婦幼健康事業更進入了躍升期,中國孕產婦死亡率總體下降的同時,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都顯著縮小,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的孕產婦死亡率進一步下降,向實現女性人口的健康平等快速邁進。至2024年中國孕產婦死亡率已降至14.3/10萬,與1995年相比下降了76.9%。

      健康改善與健康服務可及性及其利用密切相關。根據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與2010年相比,2020年女性健康服務得到明顯改善,就醫行為更為積極,尤以西部欠發達地區改善最為顯著。以健康體檢為例,2020年近3年內做過健康體檢的女性比例為66.4%,城鎮女性和農村女性的該比例分別比2010年提高了18和27個百分點,而西部女性的該比例則提高了30.1個百分點。

      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與性別差距逆轉

      教育的性別差距是反映性別平等的重要議題。女性往往在教育上與男性相比處于劣勢,是經濟和政治參與性別不平等的主要決定因素。

      改善婦女教育的努力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掃盲運動,當時大多數婦女都是文盲。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初期的掃盲運動以及20世紀60-70年代普及小學教育的努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女孩上學,婦女的教育大為改善,青年中基本消除了文盲。

      2010年老年女性未受過教育的比例為30.5%,2020年進一步下降至15.9%,其中大部分是農村老年居民。2020年中國15歲及以上人口文盲率為2.67%,性別差距從2010年的4.1個百分點縮小至2.8個百分點。

      20世紀90年代,普及九年制教育取得了重大進展,隨著兒童教育相關政策法規實施的完善、城鎮化的推進,以及支持農村女孩入學和完成義務教育的“春蕾計劃”等項目的實施,中國農村九年制教育的完成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村青年受教育程度的性別差距進一步縮小。2015年以來,小學女生入學率一直在99.9%以上,與男生幾乎持平。農村地區教育的改善提高了女童入學率,更多女性晉入高等教育,青少年教育的性別差距不斷縮小。

      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15歲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性別差距從2010年的0.8年縮小到0.6年,男性受教育年限為10.22年,女性為9.59年。中高等教育取得明顯進步,2020年高中入學率為91.2%,高等院校入學率為54.4%(比2010年提高27.9個百分點)。自2010年大學教育的性別差距發生了逆轉,進入大專院校的女性多于男性。2020年女性占在校研究生的50.9%,大學本科生的51.0%,大學生的58.0%。

      在婦女的健康、教育等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出現新的挑戰,如越來越多的女性完成高中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在勞動參與、就業和收入以及個人職業發展方面縮小性別差距,就成為重要議題。關注新形勢下社會制度變革給婦女帶來的獨特風險和挑戰,分析關鍵決定因素,確保發展過程中的性別平等,將會為婦女全面充分參與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糾錯】 【責任編輯:杜蕙】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