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月4日
日本東京
在第二輪投票中
高市早苗以185:156
擊敗熱門候選人小泉進次郎
當選日本自民黨第29任總裁
她是日本歷史上
首位自民黨女性總裁
大概率將接替石破茂
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9月22日,在日本東京,高市早苗在自民黨總裁選舉政見發表演講會上發言。新華社發(Pool圖片,弗蘭克·羅比雄攝)
外界普遍關注高市的女性身份
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她的政治立場
和執政走向
現年64歲的高市
是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之一
以極端保守立場著稱

10月4日,在日本東京的自民黨總部,高市早苗(右一)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勝出后鞠躬致意。新華社發(Pool圖片,金敬勛攝)
同一天
現任首相石破茂表示
“希望她不會將日本帶入歧途”
此中深意引人深思
(二)
高市的極右翼傾向
與她的經歷和個性不無關聯
她出身草根
父親是公司職員
母親是警察
年少時
高市喜歡騎摩托車
聽重金屬音樂
她崇拜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或許那時
叛逆和強硬
就已經根植于她的性格之中
1993年高市正式進入政壇
她曾在安倍晉三擔任首相期間
兩次入閣
出任總務大臣等職務
主張修憲、強化國防
延續“安倍經濟學”框架
并多次參拜靖國神社
對華對韓言論偏激
她也被稱為“女版安倍”
在保守派支持下
她三次向總裁之位發起沖擊
第一次輸給岸田文雄
第二次輸給石破茂
這一次如愿以償問鼎總裁之位

2015年4月21日,在日本國會眾議院,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二)與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右二)商談。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三)
高市早苗為什么能贏?
新華社東京分社記者胡曉格表示
高市繼承了安倍的政治資源與理念
在自民黨保守派中號召力強
黨內大佬麻生太郎選前明確支持
成為她扭轉局勢的關鍵力量
在遭遇“黑金丑聞”
和國會兩院選舉失利后
自民黨急需一個
能凝聚保守派共識的穩定符號
高市的傳統右翼立場
使其成為合適人選之一
國會議員票在第二輪的集中流向
最終讓她鎖定勝局

9月2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候選人高市早苗在辯論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勇認為
高市抓住了民生與安全兩條主線
疊加日本政治整體保守化的氛圍
物價上漲、養老、治安的現實壓力
在政治疲勞的背景下
選民并不排斥這個候選人
(四)
本次自民黨總裁選舉后
日本將迎來最近5年的第4次“換相”
“走馬燈換首相”是日本政壇的常態
自明治時代實行憲政以來
近140年間日本誕生了100多任首相
平均每任首相在任不過一年多
進入21世紀
除了小泉純一郎
和安倍晉三執政超過5年外
其余首相的任期依舊短促

2024年8月14日,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東京首相官邸舉行的記者會。新華社發(Pool圖片,方家遠攝)
日本為何陷入“短命首相”魔咒?
在張勇看來
這既是個人資質所致
更是制度與環境疊加的結果
日本實行內閣議會制
首相由政黨或執政聯盟推選
經國會眾參兩院投票選舉產生
擁有多數議員席位的政黨黨首
通常會出任日本首相
如果執政黨在選舉中失敗
或內閣支持率持續低迷
黨內通常會通過更換黨首挽回局勢
作為黨首的首相自然就要下臺
如果首相失去黨內多數派系支持
往往也會選擇主動辭職
以避免“黨內分裂”
此外
在野黨對首相提出不信任案
又獲得議會通過
首相也會面臨“下崗”風險
張勇表示
雖然自民黨內的派閥紛紛解散
首相仍必須持續平衡各派
一旦哪一端失衡就會被拉下臺
參眾兩院時常扭曲
意見對不上
政策推進受阻
就會反噬支持率

這是2023年11月14日在日本橫濱拍攝的進出口汽車集散場地。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其次是環境
經歷泡沫經濟后“失去的30年”
如今的日本
債臺高筑
政府債務連續九年刷新歷史紀錄
經濟復蘇乏力
潛在經濟增長率不到0.5%
日元大幅貶值
日本失去第三經濟大國頭銜
物價不斷攀升
民生必需品價格屢創新高
以大米為例
今年日本大米每斤約合21元人民幣
是去年的兩倍
五年前的三倍
經過多輪磋商艱難達成的對美關稅協議
嚴重削弱日本產業競爭力
比經濟低迷更嚴峻的是
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截至2025年1月1日
日本人口總數較上年減少約90萬
連續16年減少
且創下1968年有統計以來最大跌幅
65歲以上人口占比29.6%
日本機構預測
到2040年
日本勞動力缺口將高達1100萬
日本社會對執政黨的不滿日益累積
對經濟前景的焦慮情緒高漲
投資者難以建立穩定預期
金融市場漲跌波動劇烈頻繁
經濟震蕩與政治動蕩相互作用
構成惡性循環
不僅制約自民黨政策的有效實施
也使任何一位自民黨新總裁
都很難建立起穩固的執政基礎

2025年8月1日,日本東京,國會議事堂。(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高市能否打破“短命首相”的魔咒?
張勇說
關鍵在黨內整合
以及經濟民生外交答卷
這些關過不了
一時的人氣
也會被制度、輿論的齒輪迅速吞沒
(五)
近年來
面對國力的衰退與中國的發展
日本政界更是難掩焦慮情緒
對華政策中充斥著對抗性思想
高市早苗如上臺執政
將如何影響中日關系?
在張勇看來
盡管高市政治立場極右
實際上臺后
日本對華仍有
競爭定位與務實合作并行的雙軌策略

2009年2月1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副大臣高市早苗在致辭。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在安全上
日本將中國視為長期戰略競爭者
通過鞏固日美同盟
推進多邊安全網絡
提升??諔B勢感知與灰色地帶應對能力
在經貿上
以維護經濟安全為前提
維持產業與貿易會議機制
同時提高供應鏈與關鍵技術的安全閾值
高市多次參拜靖國神社
若她作為執政核心
可能在“是否親自”“何時”
“以何種層級”參拜上
做戰術校準以降低外部刺激
張勇說
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原則上后退
張勇認為
中日關系短期內存在安全博弈
與技術競爭上有加碼的可能
但會更重視溝通渠道
低敏領域合作有一定空間
來源:新華網
主筆:畢秋蘭 李雪梅
參與報道:胡曉格 程靜 徐海知 粟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