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的廣西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村民梁秀群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麥稈花籃編織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梁秀群12歲開始跟著鄰居學習花籃編織技藝
心靈手巧的她很快就熟練地掌握了全套麥稈花籃編織技藝
1972年,梁秀群被當時的田陽縣外貿局招到外貿站做編織花籃工藝品出口外銷工作
她和同事一起創造了27個麥稈花籃換一臺中型拖拉機的佳話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自家門前將竹篾定型(8月21日攝)。
這是梁秀群(左一)1972年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和鄰居編織麥稈花籃(8月21日翻拍)。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民俗文化傳承館整理麥稈花籃(8月21日攝)。
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人編織麥稈花籃的習俗歷史悠久
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
花籃是用小麥麥稈編織成方、菱、扁、圓等樣式
周邊裝飾著花鳥魚蟲等圖案
有些繡有“?!薄皦邸薄捌桨病薄凹椤钡茸址?img style="margin: 0 auto; display: block; float: none;" src="202408240fadd0f179b547d99cf886a0a6e99e9a_XxjpsgC007422_20240824_CBMFN0A020.gif">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民俗文化傳承館展示自己獲得的獎項(8月21日攝)。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自家灶臺煮竹篾(8月21日攝)。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自家門前晾曬竹篾(8月21日攝)。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浸泡麥稈(8月21日攝)。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編織麥稈花籃(8月21日攝)。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編織麥稈花籃(8月21日攝)。
后來 隨著麥稈花籃的外貿銷路受阻
梁秀群也從縣外貿局返回村里
但她對于麥稈花籃編織一直癡心不改
她不斷提升花籃編織技藝
對花籃的外觀和樣式進行創新
還把這項技藝教給鄉鄰
組建了巴別三坡麥稈花籃編織小隊
在她的帶動下 僅三坡村就有30多人從事麥稈花籃編織工作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編織麥稈花籃(8月21日攝)。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自家門前削竹篾(8月21日攝)。
為了讓麥稈花籃被更多人接受
梁秀群把麥稈花籃編織課排進了課堂
周一去田陽區第一小學 周四去田陽民族高中 周五去百色學院
“麥稈花籃編織是一項傳統技藝,我會努力讓它一代代傳承下去,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梁秀群堅定地說。
梁秀群(右)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民俗文化傳承館教14歲的陸新睿編織麥稈花籃(8月21日攝)。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民俗文化傳承館教14歲的陸新睿編織麥稈花籃(8月21日攝)。
梁秀群(右二)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民俗文化傳承館和她的編織小隊在編織麥稈花籃(8月21日攝)。
梁秀群在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大榕樹下帶著她的編織小隊編織麥稈花籃(8月21日攝)。
記者 周華
制作 鄧堅 劉蓮芬 吳建路 林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