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聯傳奇英雄卜長青-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9 10:25:4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抗聯傳奇英雄卜長青

字體:

  今年是楊靖宇誕辰120周年、殉國85周年。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緬懷楊靖宇將軍的同時,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親密戰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警衛旅機槍射手卜長青的事跡,經過專家多年挖掘,浮出水面。

  吉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長白山文化研究會原會長張福有,歷時5年調查研究,追尋卜長青的足跡,發掘出他鮮為人知的傳奇事跡。

  卜長青,滿族,1910年7月出生于遼寧省輯安縣高麗河村(今吉林省集安市頭道鎮團結村),1936年初參加楊靖宇領導的抗聯一軍,后成為警衛旅機槍排長并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頭腦靈活,打仗勇敢,是個神槍手。在抗聯6年多的時間里,他先后隨楊靖宇、韓仁和抗擊日寇,參加大小戰斗數十次,累計擊斃日偽軍130多人。1942年10月卜長青奉命轉移到蘇聯,在東北抗聯教導旅整訓3年,1945年秋回國工作。1952年,他主動要求回到他打鬼子的老地方——八家子林業局當工人,93歲去世。

 英勇殺敵

  卜長青出身貧農,靠給地主放豬、種地為生。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高麗河村突然來了一伙日本鬼子和偽警察,把全村男青年抓起來挨個盤查。他們看卜長青身高體壯,就把他吊在一棵大樹上毒打,直至昏死過去才罷休。卜長青心里從此埋下對鬼子漢奸的仇恨,暗地里一直尋找抗日隊伍。

  1936年1月,卜長青終于在輯安縣三道陽岔找到楊靖宇的隊伍,不顧家人勸阻,堅決要參軍抗日,還動員同村的表弟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參加了抗聯。

  卜長青參軍后進步很快,兩個月后就被楊靖宇軍長點名調到機槍班當機槍射手。他苦練射擊技術,還善動腦筋,每逢戰斗前都仔細觀察地形,找到安放機槍的最佳位置,搬幾塊大石頭把機槍掩護好。經過幾次戰斗考驗,他被任命為機槍排排長。

  1936年4月30日,楊靖宇率部隊在本溪縣梨樹甸子大東溝設伏。將跟蹤追擊他們18天的“鐵桿漢奸”邵本良率領的200多日偽軍引進溝里后,楊靖宇一聲令下,頓時槍聲大作。敵人一到,戰士們才發現,最難打的是騎兵。卜長青靈機一動,“射人先射馬”,集中火力射擊戰馬。當時戰場有一條3米多寬的小河,戰斗結束后河水全被血染紅了,可見戰斗之激烈??孤摬筷犂U獲多臺無線電通信設備以及迫擊炮、重機槍等,打死一名日軍炮兵中隊長。邵本良腳后跟受傷,帶20余人狼狽逃走。

  1937年3月,卜長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凡事沖鋒在前。

  1938年5月底,卜長青由抗聯一軍三師一團警衛營機槍排排長,改任警衛旅機槍排排長,并配雙匣子槍。經過幾年磨煉,他成為神槍手,不管是使用手槍、機槍還是三八大蓋,全憑感覺,不用瞄準直接射擊也打得很準。機槍換子彈時,他就用雙短槍連續射擊,不給敵人喘息機會。卜長青說:“我使用雙槍是跟楊軍長學的?!彼运臉尫ê妥藙莺芟駰罹赣?。楊靖宇夸獎他“一個人能頂鬼子一個班、偽軍一個排”。

  有一次在深山密營里,團里搞射擊比賽,每人一發子彈,目標是百步之外一塊臉盆大小的木頭疙瘩。輪到卜長青上場,他讓戰士拿一塊石頭到五十步外,“我喊一二三,你就扔?!彪u蛋大小的石頭被拋向空中,未等下落,卜長青迅速拔槍,手起槍響,石塊在空中炸裂開來,周圍響起一片喝彩聲。

  轉戰密營

  1940年初,日本鬼子及偽滿當局一系列“討伐”行動,使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聯第一路軍進入最艱難、殘酷的時期。1月,卜長青等60人在警衛旅政委韓仁和率領下,奉命佯作主力北上,轉移敵人視線。1月21日,警衛旅第一團參謀丁守龍負傷被捕叛變,供出楊靖宇行蹤等機密,敵人遂調集日偽軍4萬人,在飛機配合下,對楊靖宇展開瘋狂圍剿。楊靖宇孤身一人,在冰天雪地中吃草根吞棉絮,與敵周旋、戰斗5個晝夜,于2月23日在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壯烈犧牲,年僅35歲。

  3月14日,警衛旅在轉移途中撿到日軍飛機拋撒的傳單,得知楊靖宇犧牲的消息,卜長青等人頓時號啕大哭。時隔40多年,卜長青在講述這一情景時,仍然流下了悲痛的眼淚。

  韓仁和帶領卜長青等人,利用五六年前中共和龍縣委書記曹亞范留下的蘑菇嶺抗日根據地作為新的落腳點,僅在長白山區甄峰嶺一帶就建了七八處密營。他們與抗聯二方面軍金日成、三方面軍陳翰章攜手,有分有合,在和龍、延吉、汪清一帶與日偽軍殊死搏斗,作戰多次。

  據卜長青女兒卜艷花介紹,在抗聯最艱苦的階段,卜長青是在和龍縣華集嶺、忠青溝一帶度過的,那里是他打仗次數最多、戰友犧牲最多的地方,村里跟他一起出來的小伙伴大都犧牲在那里。

  卜艷花說,父親1952年主動申請回到八家子林業局,主要是舍不得長眠在這里的戰友們。每到年節,他都獨自一人提著籃子、裝上兩瓶酒,來到山上,與老戰友們說說話,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參加革命以后再也沒有回家鄉,他說沒有把村里一起參軍的伙伴們帶回去,自己無顏面對父老鄉親。

  養傷白石洞

  卜長青生前,曾到忠青溝現場指認過抗聯密營,并多次跟家人、工友及兩次采訪他的延邊州長白山文化研究會負責人何云敏說他曾在白石洞中養傷。

  1940年6月9日,卜長青參加了夜襲古洞河伐木場的戰斗,那次戰斗進展順利,殲敵6人,繳獲不少戰利品。不幸的是,卜長青右側小腿中彈,肌肉貫通傷,但未傷及骨頭。他被戰友們抬了回來,在白石洞里養傷。

  7月11日,韓仁和政委與樸德范旅長指揮警衛旅和抗聯二方面軍一部共80余人,攻入和龍縣臥龍屯,斃傷日軍20余人,奪取一批糧食和物資,該地點就在白石洞附近。當年秋,因叛徒李連長告密,日軍調集重兵圍剿白石洞密營。韓仁和率部轉移至汪清、敦化、寧安等地繼續游擊。卜長青此時腿傷已愈,隨部隊行動。

  12月中旬,警衛旅一部分向琿春縣移動。由于樸德范旅長被捉后叛變,導致韓仁和被敵人追堵。1941年3月13日,韓仁和等9人在寧安縣上灣溝一帶英勇犧牲。

  此后,卜長青帶領18人輾轉多地,最后又回到白石洞一帶。他們繼續與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游擊斗爭,一年多時間,又有5人因傷、因病離世。他們一邊戰斗,一邊休整,在密營附近開荒種地。白石洞成為抗聯相對安全的密營地之一,他們在洞的外部、頂端挖坑,建起幾個地戧子,洞內與洞外交替使用。

  白石洞又稱忠青洞、神仙洞,現址位于吉林長白山森工集團八家子林業局仲鄉林場,洞口狹小,只容一個人爬著進去。2024年5月,筆者與張福有一行在當地向導帶領下,戴著頭燈,打著手電,爬入洞內考察,最深進入100多米深處,發現洞里分布三個較大的空間,每個空間約有100至300平方米。據當地人說,此洞原本是貫通的,出口在另一端的長仁林場。后來不通了,原因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塌陷,二是說抗聯為了安全,把中間堵死了。

  轉移蘇聯

  1942年9月中旬,在接到秘密交通員傳達的“撤往蘇聯”命令后,卜長青等13人攜帶輕武器及干糧,9月19日從白石洞出發,向蘇聯轉移。一路上,他們不時與敵人作戰,先后犧牲5人,到達東寧縣中蘇邊境烏蘇里江時只剩下8人。

  據卜長青回憶,當時他們尋找過境地點非常困難,因為地下聯絡交通站基本被破壞,找不到向導引路,只好一邊偵察一邊前進。日軍在中蘇邊境線較高的地方都建有瞭望塔,在比較隱蔽的地方埋有地雷,所有陸地邊境線都有100多米寬的隔離帶,樹木雜草全部割倒。他們在綏芬河天長山以北約5公里地段發現一段地形略微復雜之處,但突破時遭遇提前到達的日軍巡邏隊,雙方在距離鐵絲網不足500米的地帶交火。他們“前變后”“后變前”交替掩護,利用地形,強行突破,邊打邊撤,最后只有卜長青、祖永文、金龍連3人成功越境,其余5人犧牲在國境線上。

  1942年10月10日,卜長青等3人經過九死一生的苦難行軍,終于到達蘇聯亞斯克(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維亞茨克耶)。他們3人是抗聯一路軍最后一批進入蘇聯的戰士,被編入蘇聯遠東紅旗方面軍第88獨立步兵旅(即東北抗聯教導旅)一營接受整訓,營長是金日成。

  整訓期間,卜長青不僅要學俄語,還要學習滑雪、空降、爆破、無線電通訊等特種技能。他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努力學習,刻苦研究,最終高質量地完成了所有訓練科目。

  永葆本色

  1945年8月20日,卜長青在吉長地區保安軍司令王效明和曾任楊靖宇警衛員的黃生發帶領下回到東北。他以“姜萬順”之名,與黃生發一起領導了吉林省蛟河縣的土改,與日偽軍、國民黨殘余勢力、土匪武裝多次作戰,后被任命為縣城防司令部參謀。1946年9月他被調到延吉縣解放團任四連連長,1948年1月調到吉林市解放二團任連長。

  1948年10月,卜長青要求復員,之后到蛟河林業局工作。1952年11月,他因懷念打鬼子的抗聯密營,主動要求調入八家子林業局仲鄉林場當了裝卸工。他在這個林業局前后工作近30年,兢兢業業,從不擺老資格,不向組織提要求,多次被局里評為先進工作者。他說:“我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現在還活著就很幸運了,不要再給組織添麻煩?!?/p>

  一個人,生命的長度可以計量,而生命的厚度卻是難以丈量的。張福有在調查研究卜長青事跡的過程中,反復征求了東北抗聯史專家王宜田、劉信君、賈永洋、何云敏等人意見,形成了共識。他們認為,卜長青的抗日經歷,盡管一些細節已經模糊、難以追蹤,但主要事跡能夠確認,凸顯他“忠誠堅韌”的精神內涵。(周長慶)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