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由北京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北京高校博物館聯盟共同主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對外經貿博物館承辦的“館長論道——高校博物館業務交流會(第七場)”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科研樓配樓五層校董會議室舉辦。
本次會議以“智啟館藏,數聯未來:新時代高校博物館的科技融合之道”為主題,設置主題報告、主題交流、案例分享、參觀展覽等環節。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舞蹈學院等高校的21家博物館館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媒體代表以及企業代表等共計50多人參加會議。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黨支部書記、浙江省博物館學會新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圖像數據實驗室副主任程艷旗,以“新技術驅動下高校博物館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為題作主題報告。他認為,高校博物館不僅要充分發揮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的核心功能,更要能成為一個知識中心、創新引擎和文化樞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高等教育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主題交流環節,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長、校史館館長李貞實,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信息技術總監、博士孫德利,中電信文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覃宇星,雅昌文化集團北京雅昌公司總經理程成從高校博物館的數字化實踐、科技企業賦能博物館建設等不同維度分享實踐經驗。
北京高校博物館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館長吳志勇認為,智慧化博物館是高校博物館的未來發展方向,他呼吁各高校博物館積極發揮各自專家、學者等優勢,共同倡導和推進“校地共建共享高校博物館”的理念,促進高校博物館高質量發展。
北京高校博物館聯盟秘書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物館館長施光海強調,高校博物館的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有利于拓展博物館的時間和空間邊界,突破傳統展廳的線下局限性,希望北京高校博物館增強與京外高校博物館的互動交流,努力開創高水平的數字文博新局面。
最后,參會人員前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對外經貿博物館參觀。該館于2021年落成,是集藏品展覽、教學研究、社教研學、文化創意于一體的高校專業博物館。作為國內第一家展示中國對外經貿歷史的專業博物館,館內通過“270度全息影像技術”展現了漢唐時期對外貿易代表性文物的全貌,“貿易與生活”數智交互平臺沉浸式展示了對外貿易產品的“前世今生”,讓嘉賓直觀感受了科技賦能高校博物館的生動實踐。
第八場“館長論道——高校博物館業務交流會”活動將由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承辦。(徐雅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