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基層調研時發現,部分農村環境整治后更加“城市化”,行走在村里聽不見雞叫,池塘里也看不到鴨鵝。有村民不解,每家養幾只雞,能有多大污染?
這一“靈魂拷問”振聾發聵。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是好事,一些地方卻沒有把好事辦好,惹來群眾抱怨。有干部也犯嘀咕,給農民辦好事,農民怎么還不情愿呢?這個反問或許就是答案——征求大伙兒的意見沒有?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得先問問村民喜歡什么。沒有村民的參與,推進過程中不聽取農民的意愿,就會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農村廁所革命、畜禽糞污廢棄物處理、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點點滴滴,都是如此。
比如,個別地方在人居環境整治中“一刀切”禁養雞鴨,村民就表示不情愿、不滿意。相關部門不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出了問題,反而用停發村級養老金等手段“嚇?!贝迕?,激化了與村民的矛盾,暴露出部分鎮村人居環境整治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等問題。
人居環境事關村民生活品質,決策必須多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村民說好才是真的好。(文案:陸華東、趙久龍、陳席元、李潔瓊)
延伸閱讀:
新華網三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亂象”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