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走進圓明園文源閣考古現場-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文化 > 正文
    2024 09/23 09:10:53
    來源:新華網

    公眾走進圓明園文源閣考古現場

    字體:

      9月22日,工人們在文源閣遺址考古現場作業。

      當日,“北京考古·走進圓明園”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舉辦。20名市民、學生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實地察看考古流程,觀摩考古發現。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擬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pagebreak

      9月22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向活動參與者介紹文源閣遺址的河道遺跡。

      當日,“北京考古·走進圓明園”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舉辦。20名市民、學生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實地察看考古流程,觀摩考古發現。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擬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pagebreak

      9月22日拍攝的文源閣遺址局部。

      當日,“北京考古·走進圓明園”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舉辦。20名市民、學生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實地察看考古流程,觀摩考古發現。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擬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pagebreak

      9月22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向活動參與者介紹文源閣遺址中的蹬道遺跡。

      當日,“北京考古·走進圓明園”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舉辦。20名市民、學生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實地察看考古流程,觀摩考古發現。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擬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pagebreak

      9月22日拍攝的文源閣遺址的蹬道遺跡。

      當日,“北京考古·走進圓明園”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舉辦。20名市民、學生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實地察看考古流程,觀摩考古發現。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擬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pagebreak

      9月22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向活動參與者介紹文源閣遺址的圍墻遺跡。

      當日,“北京考古·走進圓明園”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舉辦。20名市民、學生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實地察看考古流程,觀摩考古發現。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擬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pagebreak

      9月22日拍攝的文源閣遺址湖池中的“玲峰”石遺存。此石曾豎立于湖中,乾隆皇帝賜名“玲峰”。

      當日,“北京考古·走進圓明園”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舉辦。20名市民、學生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實地察看考古流程,觀摩考古發現。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擬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pagebreak

      這是9月22日拍攝的文源閣遺址中的磉墩遺跡,可見磚砌痕跡。磉墩是古建中柱的基礎,其上方是柱頂石(柱礎)。

      當日,“北京考古·走進圓明園”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舉辦。20名市民、學生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實地察看考古流程,觀摩考古發現。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擬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pagebreak

      9月22日拍攝的文源閣遺址的宮門遺跡。

      當日,“北京考古·走進圓明園”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圓明園文源閣遺址舉辦。20名市民、學生走進考古發掘現場,與考古專家面對面,實地察看考古流程,觀摩考古發現。

      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聯合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開始對文源閣遺址局部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擬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出宮門、御路、河道、排水設施、蹬道等遺跡。

      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