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浙江省諸暨市委政法委員會(浙江省諸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完善‘1253’多元協同 打造‘楓橋式’特色產業治理新模式”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同山燒是浙江省諸暨市同山鎮的經典產業與金名片,近年來,諸暨市創新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化解阻礙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營造優質營商環境,凝聚起發展合力,在產業層面實現了“楓橋經驗”向“楓橋經濟”的跨界持續創新。

強化黨建引領,構建“產業大黨委”一張網
一是“拉群”建黨委,形成工作合力。構建由市領導任黨委書記,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局、市經信局等17個部門和鎮街組成的諸暨市同山燒白酒共富片區聯合黨委,全面統籌白酒產業關鍵節點,協同破解產業堵點難題。同時,依托浙江原鍋酒業有限公司打造同山燒產業黨群服務中心,進一步彰顯黨建引領特色。
二是“聯盟”促聯建,推動合作共贏。持續推進與紹興市越城區東浦街道、王壇鎮以及上虞區蓋北鎮、遂昌金竹鎮等跨區域黨建聯建,深化政校企銀黨建聯建,探索同山燒產業黨群服務中心與市區重點街道社區、園區開展黨建聯建,組建同山燒上下游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的“大聯建”模型,形成“項目聯建、服務聯建、生產聯建、技術聯建”等百花齊放格局。
三是“樹點”抓黨建,強化典型引路。開展“一坊一品”黨建+“新農人”先鋒培育融合行動。

強化行業自律,打造聚焦“企協共發展”雙主體
一是推動協會“自治提升+多元化解”。以協會牽頭,探索出臺同山燒酒業公約,積極探索推動“政府引導、協會主導、理事組織、會員共享”的產業發展自主模式。探索開展多元調解、司法協助、訴訟服務、協商議事的治理形式。
二是推動主體“進退有序+提質擴能”。建立同山燒數智管理中心,構建立體式“1+7”的白酒提質體系。嚴格落實“準入”“退出”機制,組建白酒產業發展智庫聯盟,促進農村燒酒“土師傅”向釀酒行業“正規軍”轉化。
強化協同治理,建好打造“發展好幫手”五大員
一是引入“保姆式”咨詢員。依托鄉賢大會、各類商會、行業論壇等,吸納招引一批具有產業發展系統思維、人脈資源廣泛、愿意宣傳推廣同山燒的發展咨詢員,致力于破解產業壯大難題、市場環境難題、產品破圈難題。
二是設立“技術型”指導員。聘請農業專家、科技特派員、國家一級釀酒師等擔任同山燒產業的技術指導員,幫助指導農戶、酒企解決在高粱種植、技能人才培育、釀造技藝革新等方面存在的難題。
三是組建“幫法務”服務員。以產業版“共享法庭”為載體,重點開展市場維權、涉企涉商法律糾紛、勞資糾紛等法律服務。

四是吸納“老娘舅”調解員。在本土吸納一批村企(坊)矛盾調解員,監督當地企(坊)重大項目實施,收集周邊村民意見建議反饋等。
五是打造“貼心式”網格員。選用對屬地情況明、信息靈、“腳頭”勤的網格員,時時“盯梢”網格,有效發揮網格員職責。
強化服務優享,開展“量身定制式”三服務
一是探索“未來產業社區”建設,推動服務代理。高標準謀劃同山燒白酒產業帶,制定《同山燒未來產業社區建設方案》。高標準打造增值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設立“酒業調解室”。
二是開展同山燒品牌提升行動,推動質量管理。全力打造“浙里同山”等同山燒區域性公用品牌,持續推動標準化白酒釀造,先后制定全省首個省級白酒生產技術和管理標準《同山燒生產技術與管理規范》,全國首個白酒分類評級團體標準《同山燒酒評價規范》。做大做強原鍋、醉美等一批企業子品牌。
三是加強燒酒廢水自治管理,推動環境治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源頭上控制燒酒制造過程中的環境污染。近兩年,同山鎮共計上門預約清運3187次,完成燒酒廢水清運處置2405噸,有效提升了環境質量和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