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破裂患者命懸一線,北京協和醫院5小時生死救援奪回生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5 10:17:23
來源:新華網

主動脈瘤破裂患者命懸一線,北京協和醫院5小時生死救援奪回生命

字體:

近日,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保衛戰”在北京協和醫院上演。一位57歲男性腹主動脈瘤破裂,形成巨大腹膜后血腫,醫院多學科團隊緊密協作,成功將他從鬼門關拉回。

“戶外達人”趙先生有一副強健的體格,唯獨血壓偏高六年,收縮壓最高可達170mmHg,卻一直未服藥控制。11月2日,他因情緒激動突發上腹劇烈疼痛,疼痛放射至后背,休息后稍有緩解。趙先生誤以為是“岔氣”了,但腹痛持續三天都沒有消失,便前往家附近的醫院就診。在候診時他突然全身寒顫、意識喪失,醒來時已躺在了搶救室。外院檢查提示趙先生“腹主動脈包裹性破裂”,手術是唯一的救治辦法。但因手術風險巨大、對手術室有嚴苛的“硬核”條件要求,趙先生輾轉多院,最后來到北京協和醫院。

急診科迅速為他開通搶救綠色通道。檢查結果顯示,其腹主動脈夾層伴動脈瘤形成,腹主動脈右側及前方、右側髂窩區大片稍高密度團片影,包繞右腎,不除外動脈瘤已經完全破裂、腹腔內出血的可能,其劍突下鼓起的一個包塊隨著每一次心跳而搏動。所有的征兆都顯示,患者命懸一線。

如果直接為趙先生做開腹手術切除病變血管,在腹壓發生變化時,包裹性血腫極易破裂,引起大出血。如果做血管內介入手術,患者的腹主動脈、髂動脈均有病變,支架沒有合適的錨定區,手術效果不好。心外科迅速為趙先生擬定了“先介入球囊控制出血,再做血管置換”的方案。

麻醉科手術室團隊迅速協調好復合手術間——該手術間支持實時影像診斷,介入治療、開放手術等多種應用場景,可實現“一站式”救治。麻醉科吳林格爾主治醫師團隊實施麻醉,穩定了循環;手術室張捷護士長團隊快速協調好手術護士及所需物資;陳宏吉主管護師做好體外循環準備。

心外科鄭軍主任、許尚棟主任醫師團隊先行術前造影,明確了趙先生為腎下型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及雙髂動脈瘤。他們首先將主動脈大球囊順利送至腹主動脈上段,做好大出血時的急救準備。隨后打開腹腔探查,一個腹膜后的巨大血腫,暫時封堵住了主動脈的決口處,為實施手術爭取了時間。但巨大血腫也將大部分臟器擠向左側,腸道、肝、腎、動脈等全部移位,再加上腹腔內出血導致的腸系膜紫黑色,使器官辨認與病變切除難度增加。肝臟外科盧欣主任醫師應邀上臺,與心外科共同確認了臟器位置。

隨后,團隊迅速用介入球囊阻斷腹主動脈上段,用阻斷鉗夾閉雙側髂總動脈,建立體外循環后,在動脈瘤體中找到了長達5厘米的縱行內膜破口,切除病變主動脈,替換為“Y”形人造血管。手術歷時5小時成功完成,人工血管形態良好、吻合口無漏血,術中出血僅300ml。

患者術前造影,動脈瘤最大直徑達6.9厘米(左);術者用主動脈大球囊阻斷腹主動脈(中);血管置換術后造影,血流恢復正常(右)

術后第二天,趙先生便順利脫離呼吸機,從ICU轉回普通病房,一周后康復出院。

鄭軍表示,“主動脈雜交手術就像‘太極圖’,融合了開放手術與介入治療的優勢。這類急診手術對醫院‘軟硬件’要求都很高,既需要復合手術室這樣的‘硬件’支撐,也離不開具備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的醫務人員的‘軟件’保障。此次成功救治,不僅充分彰顯了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綠色通道‘快速響應、精準銜接、多學科協同’的建設成效,更為急危重癥的一體化救治積累了極具價值的實戰經驗?!保ㄎ淖?干玎竹 圖片/孫良)

 

【糾錯】 【責任編輯:宮曉倩 肖寒】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