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3200余家中外企業參展,展覽總規模近16萬平方米,集中展示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新成果。
中遠海運集團組織中遠海運集運、中遠海運能源、中遠海運港口、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海南港航以“構多元通道 啟海絲新篇”為主題聯合參展,重點展示了中遠海運聚焦“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模式,構建“航運+港口+物流”一體化服務體系,在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服務中西部內外雙循環方面的主要成果和最新實踐。
航運+港口+物流 持續提升“西”引力
據中遠海運展位負責人介紹,截至2025年7月,集運雙品牌在北部灣港開設12組集裝箱航線,包含5組外貿航線、7組內貿航線,同時在廣西地區開展散貨、能源、件雜貨運輸服務。近年來,中遠海運以北部灣港、洋浦港為雙樞紐港,持續加大運力投入和航線布局,構建干支聯動、服務雙循環的物流通道網絡體系。中遠海運是兩港航線密度覆蓋最廣的航運企業。
此外,中遠海運積極推動與廣西、重慶、四川、貴州、湖南、云南等沿線省區市戰略合作,推動設立一系列合資平臺,暢通內外貿、水鐵公聯運體系。
據介紹,中遠海運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開通海鐵聯運線路127條,持續完善海鐵聯運服務體系。積極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等戰略通道互聯互通。積極推動海鐵聯運規則銜接及“一單制”“一箱制”推廣應用,推出海鐵通-西部陸海新通道系列數字化供應鏈產品,向客戶提供效率高、成本低、韌性強的全鏈服務。
在東博會上,中遠海運集運重點展示了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核心的集裝箱多式聯運網絡,助力“中國制造”出海與東盟產品引進,一條“榴蓮快航”全鏈條互動體驗告訴觀眾,如何實現“東南亞水果自由”;基于AI、IoT和區塊鏈的一系列智慧應用——包括智能調箱、拖車智能調度、冷鏈實時監控、電子提單等服務產品,全面體現了在打通物流與信息流、提升供應鏈可視性與可控性方面的突破;中遠海運集運推出的Hi-ECO綠色運輸解決方案,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碳減排可信追溯,為全球客戶提供低碳、可持續的供應鏈新選擇。
中遠海運港口重點展示了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門戶港方面的主要成果和服務。在廣西,中遠海運港口投資運營廣西北部灣國際集裝箱碼頭及防城港赤沙碼頭,其中,廣西北部灣國際集裝箱碼頭年設計吞吐能力為520萬TEU,開行集裝箱航線76條,外貿航線基本實現東南亞及東北亞主要港口的全覆蓋;防城港赤沙碼頭是目前廣西最大的自動化干散貨碼頭,項目一期建設2個20萬噸級泊位,設計通過能力約1,960萬噸/年。在新加坡,中遠海運港口投資運營中遠新港碼頭,經營5個大型集裝箱專用泊位,掛靠航線共計59條,其中亞洲區間支線達到32條。
中遠海運港口智慧港口沙盤和智慧港口互動模擬器的組合出現,讓現場的來賓和觀眾直觀了解了智慧碼頭的全景和操作流程,也能親自操作模擬器,來體驗操作自動化碼頭裝卸設備。
海南港航重點展示了圍繞打造洋浦國際樞紐港的建設成果。目前,洋浦港至欽州港已開通12條集裝箱航線,實現天天班常態化運營,并結合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成功構建“西南內陸—欽州港—洋浦港—全球”雙向高效物流通道。海南港航物流公司投資建設的洋浦國際智慧供應鏈中心作為洋浦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核心組成部分,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與洋浦國際樞紐港的協同聯動作用,為本地貨物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物資的集散與流通提供堅實支撐。
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帶來了面向東南亞地區的最新服務和實踐成果:積極參與越南富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柬埔寨奧多棉芷省電廠項目、越南平大海上風電項目、越南金甌350MW海上風電項目、柬埔寨維瑪康和額勒賽水電站項目、柬埔寨西港2x350MW燃煤電站項目等多個電力能源建設項目建設,助力國內電力技術出海的同時,推動東南亞電力發展和綠色轉型;暢通民生物資供應渠道,通過冷鏈運輸為國內市場提供來自東南亞的椰青、椰子水和巴沙魚等特色產品,服務寶潔項目的供應鏈網絡涵括中國和東南亞;為跨境貿易提供物流和數據服務雙軌支撐,打通中老泰鐵路,以“遠海通”全球智能關務服務提供國內外線上可視化清關信息查詢服務,便利跨境關務體驗,為國內與東南亞間的電子商務發展賦能;建設中西部地區物流樞紐,圍繞戰略通道加快資源配置,建成成都國際鐵路港多式聯運基地、重慶果園港綜合物流基地、中遠海運重慶空港物流、臨滄成品油集散儲運基地,初步形成以成渝為核心的覆蓋中西部地區“6省1市”網絡資源布局。
中遠海運能源重點推介了位于大連西中島的“化工及新能源倉儲物流園”旗艦項目,為航運業低碳轉型提供堅實支撐。項目投資覆蓋陸運、港口、倉儲、海運全鏈條,計劃于2026-2027年分期建成,形成一體化服務能力。項目全部投產后,年周轉能力將超400萬噸,可高效滿足包括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在內的市場對綠色甲醇、綠氨等關鍵低碳燃料的物流需求。項目港口端依托國家級石化基地,計劃2025年建成運營一座1萬噸級化學品碼頭和一座1萬噸級液化烴碼頭。倉儲端臨港物流園一期工程年內啟動,首期將建設包括液氨、甲醇儲罐在內的6.4萬立方米罐容。項目創新實現綠色儲罐碳足跡獨立核算,并構建“鐵路+公路+港口”的零碳物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