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維園,看見“文脈中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30 22:57:03
來源:新華網

在香港維園,看見“文脈中華”

字體:

  新華社香港6月30日電(記者褚萌萌)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以七巧板元素拼就的巨型龍鳳圖案前,69歲的香港市民張銀萍正在拍照留念。她身著裝飾有銀色盤扣的絳紫色印花旗袍,背景中還有陜西的黃帝陵、四川的三星堆、山東的“八仙過?!鄙裨掗L卷等微縮景觀?,F場傳統文化味十足,人景相映成趣,令她感到十分驚喜。

  作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系列活動之一,以“萬千氣象看中華”為主題的“維園慶回歸”活動日前啟幕。來自大江南北的傳統文化元素交相輝映,在園間薈萃錦繡中華。

6月29日,參觀者在三星堆VR互動艙體驗。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文脈匯香江

  軒轅殿、黃帝像、黃帝手植柏、黃帝陵碑文……陜西黃帝陵文化主題展將橋山之巔的一眾景觀“復制”到維園,向香港市民講述著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故事。展區還布置有黑陶、面花、剪紙等當地傳統手工藝品。

  陜西游客李小姐第一次來港游玩,便在維園與家鄉“重逢”。她停下腳步,和家人一起打卡拍照,“很親切,更感到驕傲!”,她認為在時尚現代的香港展示中華文化的根脈,別具意義。

  一面是華夏兒女的同根同源,另一面則體現出中華大地的幅員遼闊、豐富多樣,江西鹽文化、云南白藥文化等都吸引不少觀眾。

  香港東莞社團總會帶來了草龍、莞香等多個非遺項目。展品中,一套布料拼接的口水肩牌、背帶等嬰兒用品鮮艷亮眼,引得一位小朋友好奇地詢問“這是什么”。

  “這是百歲牌,是祝福小朋友長命百歲的?!鄙鐖F義工蔡小姐回答。

  “香港也有這樣的習俗,我都會做的!”市民林淑芬在一旁笑著說,隨后滔滔不絕地解釋起制作方法。

  非遺展品旁邊,還有基于傳統文化設計的一系列東莞潮玩品牌。蔡小姐說,希望與香港市民共享嶺南文化的新發展。

6月29日,人們在山東煙臺“仙境海岸 覓境煙臺”主題展廳參觀。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文化有新意

  在藍綠色調的山東煙臺展區,蓬萊閣模型下綴滿仿真荷花,四處煙霧繚繞。行走在展區之內,宛若置身海島。

  “我的青春回來了!”有參觀者感嘆。原來背景音樂源自1985年香港亞視推出的熱播電視劇《八仙過?!?,是布展方特意添加的“彩蛋”。

  展廳中央,一幅巨大的卷軸將“八仙過?!钡膫髡f娓娓道來。卷軸上,八仙人物各顯神通,兼顧古典韻致和現代審美,場景栩栩如生。

  蓬萊閣景區管理服務中心文物部部長趙藝樺介紹,這些動漫形象是為了此次來港展出而特別設計的,“希望添加‘國潮’元素,通過香港向全世界介紹八仙過海的故事,展示八仙所代表的濟世救民等中華傳統美德?!?/p>

  有時尚設計的加成,更有新潮科技的賦能。在四川德陽展區,三星堆文創區域內不僅有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縱目面具等復刻文物,還有幾個蛋殼形VR互動艙。參觀者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身臨”不對外開放的三星堆考古現場,“親手”操作一系列考古新技術。

  三星堆博物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魏清介紹,去年三星堆文物來港展出引發參觀熱潮,因而主辦方此次特意設計了這一互動體驗環節,希望讓香港市民體驗考古發掘的樂趣。

6月29日,人們在山東濱州“孫子故里 品質濱州”主題展廳參觀。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文旅添活力

  山東濱州的展區形似春秋時期的軍帳,正中矗立著兵圣孫子的雕像,兩側牌匾上刻有《孫子兵法》的經典篇章。

  幾名在軍帳入口“站崗”的年輕“士兵”,身著鎧甲,手握刀槍,儼然成為全場的“明星”,前來合照的參觀者絡繹不絕。拍照后,這些來自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演員興奮地介紹起“老鄉”孫子。

  “《孫子兵法》不僅是一部兵書,它的影響力早已超出軍事領域……”學生李程對參觀者說,“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家鄉玩?!?/p>

  在遼寧沈陽展區,頗具網絡人氣的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局長劉克斌親自“上陣”展示糖人、皮包雕刻等當地非遺項目。

  “我們的李氏糖人,可看可吃!”劉克斌一邊講解,一邊用勺子勾畫出“沈陽”二字。

  “許多內地城市前來參展,就好像用各自獨特的文化資源來為香港特區慶生,支持香港的發展?!眲⒖吮笳f,沈陽市文旅局此行還和香港旅游發展局達成協議,計劃舉辦沈陽香港文化旅游年,“文旅融合打造新質生產力”。

  展區內,香港市民馮先生正在認真研究一張沈陽旅游手繪地圖。曾去東北玩過三四次的他,又發現了不少想要體驗的文旅新元素,展覽呈現出的中華文化多元魅力,為他提供了一份豐富的“旅行指南”。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