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魔都|超大城市治理,上海以“量子城市”探索智慧解決方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7 13:30:49
來源:新華社

解碼魔都|超大城市治理,上海以“量子城市”探索智慧解決方案

字體: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7月27日電(記者 胡潔菲)南起定海路橋,北近虬江口,上海市中心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嶼復興島近期漸有“出圈”態勢。作為上海市多年來一塊重要的“戰略留白”,復興島過去多以老工業基地面貌示人,而自去年底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這個小島就逐漸與“量子”“時空治理”“新質生產力”等前沿名詞相融合,一場全新的探索和試驗正徐徐展開。

  如今,半年多過去了,外界的關注依舊熾熱:量子城市到底是什么?又有何玄妙之處?富有科幻感的量子城市將怎樣成為現實……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海量子城市空間智能創新建設專題論壇在復興島召開,量子城市正在被揭開神秘面紗。

  從“數字島”“設計島”“人民島” 看超現實“量子城市”

  通過盤活存量空間,打造 “快創新、低成本、開放式” 的創新生態,集聚全球創新創業人群,將技術試驗與空間更新深度融合——近些年,被定位為 “量子城市時空創新先行實驗區”的復興島發生了什么?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張玉鑫介紹,自去年底,上海在復興島正式啟動“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基地”建設,并同步為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重點實驗室舉行揭幕儀式以來,相關工作組已編制完成復興島未來城市規劃,規劃聚焦復興島“數字島、設計島、人民島”三島功能定位,促進活力復興、功能煥新、品質更新、數智創新。

  “簡單來說,上海量子城市時空智能主體架構旨在聚焦上海超大城市空間特色、總量特點,著力強化超大城市空間智能生成的專業屬性、數據粘性和算力算法,以大模型系統應對城市治理的復雜性、不確定性?!?6日的論壇上,張玉鑫說,該主體架構總體目標是構建著眼未來、令人向往、讓人民倍感幸福的卓越之城、量子之城;并有三個層次境界,即現實物理城市空間的“實境”,數字孿生、泛在感知和虛實互聯的“數境”,更高層次的文化、精神、科幻等抽象空間的“悟境”; 此外,還有五個大域導向:全量復刻現實物理空間,防控現實空間安全底線風險,全息感知現實空間運行,仿真推演現實空間治理決策,共享眾創數字夢幻場景。

  “當前,上海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人工智能與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是一個很有潛力的關鍵領域?!鄙虾J姓泵貢L王為人說,上海將進一步聚焦人工智能+城市治理,推動量子城市空間智能創新建設:一是聚焦首創性與基礎性。全力攻堅核心技術,加快完善空中、地上、地下全覆蓋的三維數據體系,筑牢科技賦能的智慧底座;二是聚焦科學性與實用性,系統構建治理模型,依托城市運行的豐富場景,驅動大模型研發和應用,推動智能決策,打造城市治理的實踐范本;三是聚焦開放性與包容性,著力營造創新生態,深化合作共建,引導支持科創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多元主體廣泛參與,打造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和創新環境。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海量子城市空間智能創新建設專題論壇。受訪者供圖

  破解“巨系統”難題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范式

  超大城市治理的難點,恰恰在于“規?!迸c“復雜”的疊加——城鎮化水平越高,治理難度未必越小,反而因系統交織而呈指數級上升。以上海為例,18億平方米建筑承載超過2500萬人口,既有百年歷史的里弄,也有現代摩天樓,不同年代的建筑標準、安全規范差異顯著;從地面道路到地下管網,從社區生活到產業運行,任何一個節點的疏漏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約一萬平方公里海洋與約七千平方公里陸地的陸海統籌,任何一個節點失效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睆堄聆握f,當前,各類極端天氣與突發事件更凸顯治理韌性的重要性。

  國內外城市遭遇到治理挑戰,是所有城市共同面對的治理課題:比如,2021年鄭州暴雨暴露了基礎設施應對巨災的短板,2025年西班牙全國性停電導致5000萬民眾生活癱瘓,這些案例印證了超大城市“一環斷則全網滯”的脆弱性。上海以“繡花功夫”的精細化治理著稱,但面對資源約束、人口密集、風險多元的挑戰,仍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實現治理升級。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創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對上海而言,面對超大規模復雜系統的動態運行,亟需顛覆性技術突破。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人工智能,尤其是“量子城市”理念,成為破題關鍵——它不是物理概念的簡單移植,而是借用量子“疊加”“糾纏”的哲學意象,構建虛實相生、全息感知、智能推演的城市治理新范式。

  對此,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深有同感。在他看來,復興島所處的楊浦區是三區聯動三城融合的一個高地,通過打破校際的界限,實現城市和大學的有機融合,將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創新創業就業的循環來促進學城、產城和創城的融合,量子城市探索與宜居、創新、美麗、人性、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高度契合,必將助力上海實現五個中心的歷史使命。

  

  上海量子城市空間智能建設方案。受訪者供圖

  人工智能+城市 將技術創新轉化為治理實效

  以量子城市為主題,探討AI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范式,彰顯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對于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帶來的深刻影響。

  26日的論壇傳來最新消息,上海的量子城市空間智能創新建設已迎來多項核心成果:

  ——坤輿經略·語料庫(基礎語料)。它是全國首個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全貫通的專項知識庫,涵蓋規劃設計、測繪地理、自然資源3大領域,以及學科教材、政策法規、方案征集、檔案成果等專業材料。

  ——云宇星空·大模型,它專注規劃和自然資源場景,為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管理、生態保護與修復等領域的垂域大模型及行業應用提供基礎支撐和行業通用能力;具備對衛星遙感影像、城市規劃圖、三維實景模型、文本報告等異構數據的跨模態理解能力和時空理解能力。

  ——星域太格·A空造,它基于上海規劃資源“一張圖”,以統一規則對上海全域立體空間進行無縫切分,打造空間立體貫通、陸海全域覆蓋,最基礎、最廣泛的公開版時空底盤(A星)。目前,A星1.0已匯集上海范圍的基礎底圖、三維模型、城市規劃、城市更新、滬派江南、歷史風貌、公共服務、城市交通等8大類時空數據成果。

  ——綠屋數建·智能體,它基于AI工作流輔助,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生成三維空間智能單元,通過感知設備獲取動態數據,對空間運行使用、質量安全、環境品質等指標進行全息智能感知,支撐用戶對空間的個性化使用需求。

  ——美好生活·掌中寶,即15分鐘社區生活圈場景,旨在探索數字技術賦能全齡友好社區建設,彰顯“人工智能+美好生活+城市治理”的復合效應。

  不僅如此,各類基礎底座也越筑越牢。日前,全國首個規劃資源領域專項語料庫在上海亮相,實現數據歸集40TB,未來有望達到200TB。這一體量的專業語料庫,將為未來量子城市各類大模型運算提供強勢支持,不僅能讓大模型更“聰明”,回答的結果更精確,知識深度也將遠超其他同類大模型。

  這些成果的發布僅是“開篇”,是上海量子城市探索的起點,目標是通過這些全鏈條設計將技術創新轉化為治理實效。

  多位學者認為,“量子城市”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實踐,更為可貴的是上海城市治理的求索之路在不斷探索新路徑。迭代完善技術、革新規劃,破題當下問題,上海緊密將前沿技術與治理需求結合,將給超大城市治理、百姓美好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

【糾錯】 【責任編輯:林雨南】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