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回顧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了
這座被國民黨政府統治了22年的古城
獲得了新生
▲視頻:《歸程》
1949年4月20日
國民黨當局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
國共和平談判破裂
解放軍第35軍向“三浦”(江浦、浦鎮、浦口)
發起猛攻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命令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千里長江,萬炮齊鳴,千帆競發

▲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
4月22日
第35軍已占領江浦、浦鎮,推進至浦口江邊
南京地下黨全力籌集渡江船只
4月23日,是決定南京命運的一天
清晨
林遵率20余艘艦艇在笆斗山江面起義
被毛澤東贊為“南京江面上的壯舉”

▲停泊在下關海軍碼頭的部分起義艦艇。
午后
在南京市委領導下
下關電廠工人組織護廠
下關碼頭的“京電號”等船只來回穿梭
運送解放軍登岸

▲“京電號”小火輪。
午夜
總統府的青天白日旗悄然墜落
南京,宣告解放

▲《新華日報》對南京解放的報道。
在摧枯拉朽的前線戰場外
隱蔽戰線早已提前布局于虎穴
▲吳石
據“國家安全部公眾號”披露
渡江戰役前夕
吳石送出關鍵情報
包括國民黨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圖
還積極協助我黨爭取了
國民黨進步軍官
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部起義
加速了國民黨長江防線崩潰

▲陳修良
陳修良領導的中共南京市委
也在解放南京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
在他們的努力下
國民黨飛行員俞渤等5人駕B-24型轟炸機起義
國民黨海軍最新最大的巡洋艦
“重慶”號開往解放區
首都警衛師師長王晏清率部起義
并將南京城防圖交給解放軍
大校場機場塔臺在地下黨員
電臺臺長羅賢樸的帶領下起義
準確詳實的江防圖、南京城防工事地圖
潛伏南京敵特名單等大量情報
在渡江戰役之前即被我掌握

▲中共南京地下組織繪制的南京軍事機關位置圖。
廣泛開展的護廠、護校、護店活動
使南京古城被完整保留下來
水、電、通訊均照常運營

▲毛澤東在北平香山雙清別墅閱讀南京解放的捷報。
身處北平香山雙清別墅的毛澤東
在讀過南京解放的號外后
揮筆寫下了《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府。
以史雙線協同的勝利凱歌
解放南京,是軍事斗爭與隱蔽戰線密切協同的典范之作。軍事上的正面壓力為隱蔽戰線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隱蔽戰線的有效工作則為軍事行動掃清了障礙。兩條戰線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匯聚成摧枯拉朽之力。這種全方位的協同作戰,最大限度地加快了勝利進程,減少了戰爭損失,保全了古城南京。
解放南京,也是人民戰爭思想的生動實踐與偉大勝利。它展現了在黨的統一領導下,軍事斗爭與群眾支持、公開行動與隱蔽工作、前方作戰與后方策應之間形成的強大合力。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和無私奉獻,為戰役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深厚基礎;多條戰線的密切配合與相互支撐,構成了一個有機的作戰體系。這正是人民戰爭思想的精髓所在——通過動員和依靠最廣大人民,將戰爭潛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場優勢,最終贏得勝利。
南京解放,是歷史前進的必然,也是人類社會發展變化規律的生動體現。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等卓越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下,堅持將革命進行到底,誓將窮途末路的國民黨反動政權徹底消滅,這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之舉,是順應人民呼聲并按照自然客觀規律改造世界的具體實踐,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革命豪情與革命膽識的生動體現。這段歷史將永遠激勵我們,在新的征程上,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