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1月26日電 題:蛇年到,博物館里覓“蛇”蹤
新華社記者趙洪南
農歷乙巳蛇年將至,遼寧省博物館推出“靈蛇獻瑞——乙巳蛇年生肖主題文化展”,展示古人以不同形式創作這一象征智慧、繁衍與富貴的生肖元素,讓我們跟隨這些與蛇有關的珍貴文物,探尋蛇文化的獨特魅力。
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說,蛇俗稱小龍,是一種遠古圖騰,也是祥瑞與健康的吉兆,象征著智慧與力量,承載著人們對吉祥、智慧和生命的祈愿。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盡顯神秘與靈動,時而化身神祇,守護人們的信仰;時而融入圖騰,承載民族的標識;時而幻化為龍,呈現吉祥與尊貴;時而與龜交纏,寄意健康和長壽。
蛇銜蟾蜍筒形陶罐。(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在我國,關于蛇最早的文字和圖片記錄可能來自《山海經》?!倍瓕毢裾f,在《山海經》中,蛇常常被描繪為神話人物的裝飾品,他們將蛇作為耳飾,被稱為“珥蛇”?!渡胶=洝分?,有多處關于“珥蛇”的記載?!扮砩摺辈粌H代表著神話人物對蛇類的親近與信仰,也表明了他們對蛇類的控制與征服。
遺憾的是,《山海經》原本圖像已失傳,后人無法直接目睹“珥蛇”的真實模樣,只能根據后世的文字記載來想象和描繪他們的形象。但此次展覽中,有一件文物證明了遠古先民對“珥蛇”的想象。這是一件紅山文化時期的蛇狀玉耳墜,出土于遼寧凌源田家溝紅山文化墓地。這件玉耳墜體呈灰白色,蛇頭部嘴巴、眼睛清晰可見,且表面非常光滑。據介紹,這件蛇狀玉耳墜的主人身份非常尊貴。
蛇在中國文化中也被視為智慧的象征。展出的蛇銜蟾蜍筒形陶罐,陶罐一面浮雕單只蟾蜍,另一面浮雕蛇銜蟾蜍,蟾蜍作四肢張開驚恐逃跑狀,蛇張口銜住蟾蜍右下肢,用力擺動尾部,形象生動逼真。這件陶罐出土于遼寧阜新的查海遺址,該遺址距今約8000年,陶罐上面的圖案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蛇紋圖案。
“通過這件文物,我們可以感受到8000年前,查海先民對蛇的崇拜與敬畏?!倍瓕毢裾f,查海先民認為蛇有預測天氣的能力,他們通過觀察蛇的行為,就能預測到大雨,從而做好防汛準備。此外,蛇的蛻皮過程象征著變化和再生,能夠擺脫舊的外表,展現出更新、更強大的自我。我們希望用這些帶有蛇元素的文物,向觀眾們傳遞蛇年吉祥納福、和美安康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