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一封舊信背后的赤子英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8 20:41:56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丨一封舊信背后的赤子英魂

字體:

  新華社馬尼拉8月28日電 記者手記|一封舊信背后的赤子英魂

  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近日在翻閱檔案時,我看到一封微微泛黃的手寫書信。那是1986年復刊前夕菲律賓華文報紙《商報》總編輯于長庚寫給新華社馬尼拉分社討論供稿合作的信。那一刻,我仿佛被牽引著穿越時空,看見一段沉重卻又閃光的家族往事。

  于長庚的父親于以同先生,1919年創辦了《商報》的前身《華僑商報》(1986年更名為《商報》)。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后,遠在菲律賓的華僑社團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出錢出力支援祖國。于以同被推選為菲律賓華僑援助抗敵委員會宣傳主任,他和眾多僑領一起動員僑界籌款捐物,使得菲律賓華僑籌得的款項在南洋各國名列前茅。

  于以同派記者到中國進行戰地采訪,報道中國抗戰,揭露日軍暴行?!度A僑商報》等華文報刊也成為抗日的輿論陣地,不斷報道戰事消息,鼓舞士氣,凝聚人心,因而在僑界影響日增。

  當日軍的鐵蹄占領馬尼拉后,當時已是菲律賓第一大華文報紙的《華僑商報》主動???,以免充當侵略者的宣傳工具。日軍以威逼利誘強令復刊,于以同堅持拒絕合作,1942年4月15日與其他11位僑領一同就義。據戰后統計,整個抗戰期間殉難的在菲華僑華人超過數萬。今天,馬尼拉華僑義山公墓的烈士紀念碑仍在,默默訴說著那一代僑胞的堅守與犧牲。

  1992年4月15日,于以同犧牲50周年之際,廈門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那一天,他和夫人的骨灰被安葬在天馬山公墓。漂泊海外的赤子終于魂歸故里。

  1945年4月15日,于以同的長子于長城、次子于長庚毅然放棄各自的事業,在父親遇難3周年之日復刊《華僑商報》。于以同的孫子、現任《商報》社長于慶文說:“父親常說,日本人可以殺死你祖父,卻不能消滅他的報紙。父親深知,筆桿比槍械更犀利,是實現他獻身社會大眾的理想最有力的工具?!?/p>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成立后,《華僑商報》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報道新中國的發展與建設。因為這種堅持,報社屢遭打壓。1962年,于長城和于長庚兄弟曾被關押8個月;1970年,菲當局又以發表“煽動性文章”為借口再次逮捕了于長城和于長庚兄弟,并將他們逐出菲律賓?!度A僑商報》一度被迫???,兄弟二人流散海外,直到1986年才重返馬尼拉,使這份飽經風雨的華文報紙重獲新生。

  我眼前這封于長庚寫給新華社馬尼拉分社討論合作的信,正是那次復刊留下的珍貴見證。如今,泛黃的紙頁靜靜躺在檔案盒里,它見證著一個家族跨越歷史長河的堅持和勇氣。

  今天,當我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歷史坐標上回望,不只是緬懷英烈,更是在思索未來。我們在記憶中致敬,也在記憶中前行。戰爭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和平不會從天而降,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護與傳承。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