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介紹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并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高敬、魏弘毅)今年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1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李高介紹,在推動構建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方面,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建成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總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十四五”期間,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我國還積極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
全國碳市場建設積極推進。我國建成了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了對全國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7.14億噸,累計成交額達到489.61億元。同時,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的規范性、準確性、及時性大幅提升。全國碳市場實現了穩起步、穩運行,已經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力舉措。
同時,我國牽頭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指導發布100多項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上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定期發布全國電力碳足跡因子數據,幫助企業積極應對國際涉碳貿易壁壘,推動碳足跡規則標準實現國際銜接互認。
我國深入推進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秶疫m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印發實施,明確我國中長期適應氣候變化的目標任務。深化39個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建設。推動提升重點區域氣候韌性,加強青藏高原等關鍵脆弱區域氣候風險評估。
李高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健全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含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