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手記:對宇宙的想象在這堂課閃爍
新華社記者劉禎
新學期伊始的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生氣盎然。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灑在教學樓兩側走廊的學生畫作上——火箭升空、星球環繞,每一筆色彩都閃爍著他們對宇宙的想象。
23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科學講堂”第14場講座在這里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李仲平以“航天逐夢,材料筑基”為主題,為600余名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生動的科普課。
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夢圓“天宮”;嫦娥六號帶回1935.3克月壤,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天問二號任務成功發射,邁出深空探測的新一步……李仲平如數家珍,從航天材料支撐航天裝備發展的角度,將我國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艱辛歷程娓娓道來。
如果航天工程是一座摩天大廈,那么航天材料就是構建這座大廈的鋼筋水泥。作為長期從事航天復合材料研究的專家,李仲平在講座中沒有堆砌艱深的專業術語,而是以實際問題為線索,深入淺出地串聯起航天材料的特性和發展趨勢,讓復雜的科學原理變得親切可觸。
航天飛行器在飛向星際、返回地球的途中,因速度驚人,艙外溫度會急劇升高。因此突破熱障是先進航天材料要攻克的重要難題之一。
“航天器必須穿上一層‘防熱衣’,起到阻隔外部高溫、突破熱障的目的?!罒嵋隆褂玫姆罒岵牧?,就是要通過多種途徑,盡可能‘耗散’掉外部熱量?!闭f到這里,李仲平播放了一段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程途中的視頻。
畫面中,一個巨大的“火球”急速直下,引發陣陣驚嘆。學生們腰背挺直、目光專注。不少學生手執紙筆,認真記錄課件上的知識點,理解航天器穿越“火?!钡拿艽a。
“像碳纖維、氣凝膠這些為航天發明的尖端材料,如今是否已經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未來想投身航天領域,我們需要注重培養哪些方面的能力?”
“您如何評價我國航天材料技術在世界的整體水平?”
互動環節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學生們踴躍舉手、接連發問,李仲平耐心解答、循循善誘??茖W的火花在問答間悄然迸發。
“這堂講座生動通俗,讓我深刻感受到尖端科技的魅力?!比舜蟾街泻教斐菍W校八年級學生孫啟航說。
講座結束后,記者注意到,不少學生還聚在一起熱烈討論。那一張張稚嫩卻堅定的臉上,寫滿了對未知的渴望。對他們來說,這場科普講座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科學種子的撒播。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從海洋氣候變化,到人工智能,再到新能源汽車,“委員科學講堂”緊扣時代前沿議題,將復雜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大眾聽得懂的知識。
在這個科普教育平臺上,廣大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科普為民,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形成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不斷發揮積極作用。
正如李仲平在講座結尾時表達的深切期盼:“希望同學們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航天,在不遠的將來你們之中也許就會出現中國航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譜寫航天夢托舉強國夢的新篇章?!?/p>
宇宙的每一處奧秘,都在呼喚年輕一代探索的腳步?;蛟S,今天在少年心中種下的這顆種子,未來會成長為支撐中國航天事業的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