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丨刺桐潮聲響千年 續寫海絲新傳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8 14:52:15
來源:新華社

新華視點丨刺桐潮聲響千年 續寫海絲新傳奇

字體:

  泉州,古稱刺桐,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有著東西文化和諧共生的城市景觀。2021年,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近年來,泉州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千年文化遺產瑰寶在精心呵護、活化利用中,為泉州的發展開啟了嶄新的機遇之門。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包括行政管理機構遺址、城市格局關鍵設施遺跡、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紀念地史跡、城市干道與水系、陶瓷和冶鐵生產基地、水陸交通網絡,完整體現宋元泉州高度整合的產—運—銷一體化海外貿易體系,以及支撐其運行的制度、社群、文化因素所構成的多元社會系統。

  走進古港泉州,散落各處的“海絲”遺跡令人目不暇接,如同翻一本豐富的史書,昔日“東方第一大港”的迷人風采依舊。

  泉州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擁有眾多珍貴的相關文物古跡。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展出的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絲綢之路及由此引發的經濟、文化交流的海外交通史文物,生動再現了中國古代悠久輝煌的海洋文化。

  宋元時期,在眾多出口的貨物當中,中國陶瓷是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德化白瓷“白中泛黃、溫潤如玉”,法國人稱之為“中國白”。德化瓷漂洋過海,大量外銷,成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之一。

  德化白瓷古時是從龍窯里燒制出來的。龍窯在中國窯冶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多建于江南地區坡地上,因窯呈長條形,依山坡所建,由下到上,如龍似蛇,故名龍窯。由于坡地有天然的高度差,火焰會自然上升,因此,龍窯能夠充分利用余熱進行燒制。這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從由古橋、碼頭和航標塔組成的交通運輸網絡,到窯址、冶鐵遺址,再到行政、宗教建筑等歷史文化遺存,泉州已然成為刻印著古老海上絲綢之路記憶的“活化石”。

  目前,泉州正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打造“海絲綜合交通重要門戶城市、海絲經貿合作重要門戶城市、海絲文化交流展示重要門戶城市”,持續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

  商貿為舟,文脈作橋。泉州這座千年港城,曾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的智慧與博大,也寫出了“和合共生”的高分答卷。千年潮聲未改,刺桐港的海絲傳奇正在新的時代續寫。

  統籌: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編導:崔月平

  記者:林凱

  包裝:夏勇

  素材支持:泉州廣播電視臺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