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9月19日電 題:東博會手記:跨越山海的遇見與重逢
新華社記者王楚然、鄒雨沁
又一歲金秋九月,又一年朱槿花開。第22屆東博會如期而至。
開懷擁抱天地,再迎八方來客。多少跨越山海的遇見與重逢在這里上演,將民相親、心相近的故事書寫在八桂大地。
在越南展館,來自廣西的參展商黃麗清和老友“G7咖啡”重逢,現在的她是個重度咖啡愛好者?!坝∠笾?,我第一次喝的咖啡就是十多年前在東博會上售賣的G7咖啡?!睆拇?,她便沉迷于這份來自異域的醇厚與芳香。
2004年,G7咖啡亮相第一屆東博會,此后從未缺席,成為許多人藏在心底的留戀。而在這屆東博會上,來自菲律賓的大學老師蘭朵拉·瑪甘第一次品嘗到廣西六堡茶。
“大多數菲律賓人喜歡喝香濃的咖啡或熱可可,六堡茶入口清淡,但回味無窮?!碧m朵拉·瑪甘說,這很像我遇到的大多數中國人,初見面平淡如水,熟悉過后感情充沛而熱烈。
來自菲律賓的大學老師蘭朵拉·瑪甘(右二)第一次品嘗廣西六堡茶。新華社記者王楚然 攝
幾個世紀以來,茶與咖啡逐漸在陌生的遠方找到屬于它的忠實擁躉,“或許對一個國家和人民的了解要從飲食文化開始?!秉S麗清說。
中國與東盟,兩方熱土的聯結跨越山海,也跨越千年。
近千年前,中國使者周達觀奉命出使真臘(今柬埔寨),回國后撰寫《真臘風土記》,或許那時的大多數國人只能通過這不足萬字的游記一窺遠方土地上的社情、民俗與文化。
近千年后,在東博會上,來自廣西民族大學柬埔寨語專業的志愿者李栗婉正面對面引導柬埔寨客商對接生意,這是她第二次參加東博會。
“如果說第一次參加東博會是帶著些許緊張,想要驗證自己的外語學習成果,現在的我更享受與外賓溝通的感覺,用心去體驗跨文化交流的內涵?!崩罾跬裾f。
與東盟賓客交流,才能體會文化的交融;深入華夏大地,更能擁抱真實的中國。
在柬埔寨展館,柬埔寨留學生李春華正介紹家鄉特產紫皮腰果,“我的姐姐也曾在中國留學,給我講過很多故事,但只有親身來到這里,學習漢語,結交中國朋友,才能切身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和人民的友善?!彼f。
李春華與東博會是初遇,但數次與中國相逢。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都已經納入他的旅行足跡,“越了解越熱愛,我會考慮以后在中國發展?!?/p>
商務洽談熱火朝天,項目金額屢創新高,歷屆東博會無疑是一場場商業盛會、經貿盛會、科技盛會,但回望東博長廊,人文交流一如陽光雨露,潤物無聲。
越南嘲劇、泰國孔劇……一場場視聽盛宴仍在觀眾記憶中留存,柬埔寨絲綢、緬甸漆器,中國西湖綢傘、雕花蜜餞所展現的文化元素也令人嘖嘖稱贊。嘉會難遇,歡樂未央,在本屆東博會上首設的人工智能專館里,智平方人形機器人“愛寶”一邊打架子鼓一邊唱出嘹亮山歌。
科技巨輪滾滾向前,取代不了真摯的情感;時光洪流飛速不怠,文明互鑒始終閃耀光輝。行走東博會,目之所及是握了又握的手,耳邊響起的是充滿熱情的問候與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