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頭白雪皚皚,檐下冰凌滴水。嚴寒的天氣里,一位老師領著六個學生在校園里唱國歌、升國旗,老師和一名學生作為升旗手,五名學生站成一排,向正在升起的國旗行隊禮和注目禮。升旗儀式結束后,國旗在校園上空高高飄揚,那抹最神圣的中國紅不僅溫暖了寒風中的學校,還溫暖了學校所在的山寨。
這是2022年2月24日我在廣西桂林市靈川縣蘭田瑤族鄉東良教學點采訪時看到的場景。老師名叫石夏月,是這里唯一的老師。在這所只有7名師生的“麻雀學?!崩?,升國旗是一件非常莊嚴神圣的事情,就是酷暑嚴寒,也要按時進行。
在廣西靈川縣蘭田瑤族鄉東良教學點,石夏月老師和學生一起升國旗(2022年2月24日攝)。
在廣西靈川縣蘭田瑤族鄉東良教學點,石夏月老師和學生在做游戲(2022年2月24日攝)。
2012年至今,我到訪了廣西20多個縣區130多所大山學校,其中有些學校位置偏遠,有些師生人數并不多,但只要有師生在學校上課學習,五星紅旗就會在校園上空迎風高高飄揚。
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江柳村翁江小學,余啟貴和孩子們在學校舉行升旗儀式(2013年2月26日攝)。
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小寨村小寨希望小學,學校老師集合學生交代放學路上注意事項(2014年3月13日攝)。
在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忠良鄉山界教學點,學校唯一的老師陶鳳英領著學生做操(2019年6月4日攝)。
五星紅旗飄揚在廣西靈川縣蘭田瑤族鄉深潭教學點(2023年5月18日攝)。
在湘桂邊界有一所特殊學?!V小學。學校所在地被當地人稱為“湖廣村”,“湖廣村”雜居著湘桂兩省區的村民,一部分是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濤圩鎮石井坳村的村民,一部分是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龍集村的村民。
湖廣小學的學生一部分來自湖南,一部分來自廣西。我曾3次到訪這所學校,每次看到的老師和同學們的面孔不盡相同,但是鮮艷的五星紅旗始終如一,在這個“一??鐑墒?、兩省轄一?!钡男@上空高高飄揚,陪伴著一批又一批湘桂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播種夢想與希望。
在湖廣小學,廣西籍老師于昌茍在交代學生放學路上注意安全事項(2013年6月19日)。
湖廣小學師生一起做游戲(2013年6月19日攝)。
湖廣小學師生一起做游戲(2019年3月20日攝)。
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是一所偏遠的大山學校,距離全州縣城1個半小時的車程。2016年4月28日,我到這里采訪時,學校條件相對簡陋,只有兩間泥瓦結構的校舍。校園雖狹小,但學校依然立有不銹鋼旗桿,時任老師盧加紅帶著學生們在這里舉行升國旗儀式。
2025年4月24日,我又一次到這所教學點。時光流轉9年間,學校環境已經大改變,泥瓦校舍變成了鋼筋混凝土房子,教室里有了現代化教學設備,老師是“90后”大學畢業生黃利。盧加紅老師聽說我再次來到苦馬田教學點,騎著摩托車一路趕到學校,我和這所教學點兩代老師站在校園里有說有笑聊著過去和未來,頭頂上的五星紅旗始終迎風高高飄揚,一如9年前。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和學生升國旗(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和學生從學校外走過(2025年4月24日攝)。
大山教學點,很多學校只有小學一到三年級學生,有的只有一、二年級幾個小孩。由于學生幼小,無法獨自擔當升旗手,很多老師不管年齡多大,都要自己擔當這個神圣的角色,扛起國旗站到旗桿下跟著國歌的節拍,拉著手中的繩子抬頭仰望國旗升起。
2017年8月31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龍灣鄉琴棋小學迎來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在升國旗儀式上,黃若珍老師和一名學生擔任升旗手。他們在做升旗準備時,師生二人配合默契,黃老師一絲不茍地用繩子將國旗固定在竹竿上,學生把國旗穩穩在手中握緊,兩位年齡相差大約50歲的師生,把這一切做得那么認真。我舉起相機記錄這個感人的瞬間。當時,站了大山講臺整整40年的黃老師,還差4個月就要退休了。
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龍灣鄉琴棋小學,黃若珍老師(右)和學生準備升國旗(2017年8月31日攝)。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龍灣鄉琴棋小學的老師和學生在升國旗(2017年8月31日攝)。
潘從漢是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滿田小學唯一的老師,也是這所學校唯一的升旗手。2023年11月29日,我到這里采訪時,潘老師正領著學生舉行升國旗儀式,學生列好隊后,他一個人站在旗桿下在國歌聲中把國旗升起。他說,學生太小,都是七八歲的小孩,掌握不了升旗的節奏,升國旗這樣莊嚴的儀式,得他親自擔當升旗手。當時,潘老師已年過60歲。2023年6月退休后,他接受返聘,又回到已經站了整整40年的講臺上。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滿田小學的潘從漢老師和學生升國旗(2023年11月29日攝)。
這是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滿田小學所在地(2023年11月29日攝)。國旗在校園里高高飄揚。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菁盛鄉義德小學弄豆教學點的藍啟飛老師,也是學校唯一的升旗手。2015年4月15日,我到這里采訪時,這所學校只有兩名師生:藍啟飛老師和學生藍孟源。但是,這個“一校一師一生”的教學點升國旗儀式照樣舉行。藍老師作為升旗手站在旗桿下升國旗,學生藍孟源戴著紅領巾行隊禮注視著國旗在國歌聲中緩緩升起。一師一生的升旗場景,與成千上萬人共同見證升旗的場面同樣莊嚴、神圣。
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菁盛鄉義德小學弄豆教學點,學校唯一的老師藍啟飛(右)和唯一的學生藍孟源在升國旗(2015年4月15日攝)。
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菁盛鄉義德小學弄豆教學點,藍啟飛老師(左)和學生藍孟源課后打羽毛球(2015年4月15日攝)。
這是2015年4月15日拍攝的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菁盛鄉義德小學弄豆教學點。
2012年至今,我拍攝大山學校的照片已近10萬張。每次從頭查閱這些照片,當翻到升國旗的畫面時,我總是多停留幾秒鐘,再一次回憶當時的情景,再一次被大山里那一份份樸素赤誠的愛國之心所深深感動。
這樣的畫面也讓我不禁想起40多年前我幼時親歷的場景:我上小學的學校位于桂西北巍巍大山之中。那個年代,大山條件非常艱苦,校舍是簡陋的磚瓦結構房子,沒有電,不通公路,從學校到鄉鎮所在地單程要走5個多小時的山路。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學校依然堅持升國旗。沒有旗桿,學校校長黃啟福選了校園里一棵高高的椿樹,請人爬上去把樹枝樹葉削掉,他用木頭親手制作一個滑輪固定在椿樹頂部,裝上繩子,每周一讓全校師生在那棵椿樹下的泥地上集合,他拿來自己的收錄機,裝上電池和磁帶,咔嗒咔嗒按下音樂播放鍵,國歌響起,國旗升起——這是第一次參加升國旗儀式,我仍記憶猶新。
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迎風飄揚,這是大山學校里最神圣的儀式。
也許就是在這樣“簡陋”卻神圣的升旗儀式的鼓舞下,我追逐著自己的夢想,走出了大山,成為了一名記者。2019年的10月1日,我還作為攝影記者在北京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華誕的采訪,得以在北京見證盛世中國的輝煌圖景。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領隊機梯隊。
一年又一年,在莽莽大山里,五星紅旗就這樣走進許許多多孩子幼小的心靈,成為一代又一代大山孩子最美好的記憶,也激勵著他們追逐自己的夢想,在盛世中華書寫自己的華章。

記者:陸波岸
編輯:任超 呂帥